结核性脑膜炎,您了解多少?

学术   2024-12-10 08:55   陕西  

作  者: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苗  楠

导  读: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最严重的一种肺外结核病。它虽然相对较为少见,但病情往往十分凶险,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一、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少数为牛型结核杆菌。结核杆菌通常先侵犯肺部等其他部位,形成原发性肺结核等病灶。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到脑膜、蛛网膜下腔等部位,从而引发结核性脑膜炎。

常见的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艾滋病病毒感染,会严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极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患者为防止排斥反应服用相关药物,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也会削弱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另外,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或已经衰退,也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易感人群。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往往有一定的阶段性,可大致分为以下三期:

1.早期(前驱期):

此期一般持续1 - 2周。患者最初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结核中毒症状,比如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等。同时,也会伴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不安、呕吐等,不过这些神经系统症状在早期可能容易被忽视,以为只是普通的身体不适。婴幼儿在这一阶段可能表现为蹙眉皱额、凝视、嗜睡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

大约持续1 - 2周。随着病情的发展,头痛会加剧,变为剧烈的头痛,呕吐也会呈喷射性,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所致。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谵妄到昏迷等都有可能。此时,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开始出现,比如颈项强直,即患者仰卧位时,检查者轻托患者头部使其前屈,会发现患者颈部有抵抗感;克氏征(Kernig's sign)阳性,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而患者会因疼痛和抵抗而伸膝受限;布氏征(Brudzinski's sign)阳性,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托起枕部的手使患者头部前屈时,患者双下肢会同时屈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脑神经受损的表现,比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等麻痹,会导致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等。

3.晚期(昏迷期):

持续约1 - 3周。患者的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陷入深度昏迷状态,频繁发作惊厥,可出现去大脑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呼吸、心跳等可能出现紊乱。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因脑疝形成而导致死亡。

三、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凭单一的检查结果来确定。

1.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结核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等,结合上述提到的典型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对初步怀疑结核性脑膜炎有重要意义。

2.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高。

- 血沉:通常会增快,可作为炎症反应的一个参考指标。

-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出现假阴性结果。

- 结核菌培养:从脑脊液、痰液等标本中培养出结核杆菌是确诊的金标准,但结核菌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 - 8周,且阳性率相对不高,所以在临床诊断急需时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此项检查。

- 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最重要的检查之一。脑脊液压力通常会增高;外观一般呈无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尤其是糖含量降低较为明显,这与化脓性脑膜炎等其他脑膜炎有明显区别。

3.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在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脑积水、脑实质病变、脑膜强化等表现。

- 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实质、脑膜、脑室等部位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好地发现早期的病变,如脑实质内的结核瘤、脑膜增厚及强化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和病情评估。

四、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抗结核治疗:这是治疗的核心。一般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方案通常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一般持续2 - 3个月,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以尽快控制病情;巩固期则持续9 - 12个月,使用相对较少种类的抗结核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异烟肼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可通过同时服用维生素B6来预防;利福平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害等,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2.降低颅内压:由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所以降低颅内压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进行脱水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脑室引流等外科操作,以缓解颅内压增高对脑组织的压迫。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一般常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初期就开始使用,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少用量直至停药。

五、预防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关键在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对肺结核等结核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其尽快康复并停止排菌,这样可以减少结核菌的传播源。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应注意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结核菌。

2.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车站等,更应注意通风换气。另外,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如必须接触,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3.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卡介苗来提高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虽然卡介苗不能完全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但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肺外结核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六、预后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能在早期诊断并及时开始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可能仅留下轻微的后遗症,如轻度的头痛、记忆力减退等。但如果诊断较晚,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患者往往会面临严重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智力障碍、癫痫发作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虽然相对少见,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结核性脑膜炎,从而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经典必读:



小编微信

感控plus

注:想要加入SVIP、学习交流群的老师,请咨询小编。

重要通知


各位老师请注意,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想如常看感控plus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需要您每一次阅读后,在文章最右下方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的新文章推送后,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否则,您的微信中可能无法显示每日的推文更新信息。
或者您可按下面步骤将感控plus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期的精彩内容了。

感控plus
关注“感控plus”,获取更多感控资讯。推送最为专业的感染相关知识,发布全国医院感控工作动态,展示各医院感控工作经验,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