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精选|胡晴:享受文字之美
政务
文化
2024-09-23 20:00
湖北
犹如旷野中那随季节自由生长的花朵,犹如吹过大地让我们时常感动的微风。辗转时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你的作品,你的心与世界一起
享受文字之美
——读王楚平先生新书《岁月心路》
胡 晴
纵观古代能臣干吏,大都自小入私塾学堂,开始了漫长读书应试、科举入仕之路,年复一年,层层科考,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等到选入体制内,为官为僚时已是中老年了。他们一生读书科考的时间往往比入仕从宦、施政干事的时间还要长,所以他们练就一手好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楚平先生只读十来年书,十八岁就开始由乡镇胥吏,然后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干到县宰,而此时许多古人还在挑灯夜读,备战科举。楚平先生能早有成就,除了时代不同和勤奋能干外,应该与他热爱文字,能写一手漂亮文章是分不开的。在州府服务期间,作为幕僚和幕僚长,长期撰写行政公文和总结报告,捉笔代刀为主官作篇篇“檄文”,既培养了他文字素养,也锻炼了实用公文的才干。新书《岁月心路》章章节节里,无不窥见其文字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娴熟运用排比句是他文章的主要修辞手法。《岁月心路》既有散文游记,文史考据,也有工作报告,策划论文,无不大量运用排比句,形成他遣词造句,行文谋篇的鲜明特点和“王式”特色。在散记篇中,作者有感而发,大量运用排比句,尽情抒怀,一唱三叹,使文章音韵铿锵、抑扬顿挫,一气贯下,尽情挥洒作者心中有丘壑的充沛感情。如《初识庐山真面目》中的“走过山恋沟壑,爬过栈道楼阁,考过摩崖石刻,看过寺院村落,读过山志典簿、听过古老传说”。《千年黄州赤壁魂》里的“从春秋时代走来,始为弦子国都軑城,后为秦汉邾城,继为东晋西阳城,北周大象元年改南司州为黄州”,用洗练语言,连贯语气交代了黄州几千年历史演进过程,条理清晰,交代透彻,这种排比句是其他修辞手法没法相比。又如“江之声,山之灵,月之魂,东坡之心”,寥寥数语,将千年黄州和千年苏东坡紧紧捆在一起,表达了城以人名,人以城名的紧密效果。即使像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史类文章,他也熟用排比修辞法。将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既让文章提纲挈领、中心突现,又让文章有节奏之感,句式有整齐之美,表现出作者匠心独运的总结归纳能力和领悟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新时代绝唱之作一新中国艺术瓷赏珍》,请看小标题:新中国瓷,得益于不可复制的国窑生产体制;新中国瓷,积淀于不计得失的潜心创作环境;新中国瓷,成就于不断创新的制瓷工艺与技法;新中国瓷,开创于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题材。在《白莲河精神铸丰碑》论文中,他运用一组排比句抒发咏叹,酣畅淋漓。这种句式往往给人一气呵成,强节奏,壮气势,振奋人心,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语言雕琢,句式烹调上是下了狠功夫的!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往往被文字调动情绪,或可兴可叹,或可悲可喜,欲罢不能,一气卒读。正如作者在读完《北上一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一书时说“一口气读完”。排比句作为抒情文章的散记散文,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惯例。但能把排比句娴熟运用于公文报告、政论总结这类“官样”文章却非易事,但王先生仍然能遣字成军、造句成阵,笔锋老辣、笔力雄健,就像号召千军万马的战前檄文。如《方志实为可信史一编<黄冈市人大志>的若干建议》,他运用 排比句作为论文中的小标题,纲举目张,不失文采。“认真筹备,不可草率。精选史料,不能失真。把握体类,不要偏离。突出特色,不落俗套。严格审查,不出瑕疵。聚合众智,不留遗憾”。每副小标题八言二句,“不”字贯穿,形式上有整齐之美,内容上是归纳总结。正是因为大胆在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公文照样能生动有趣,文采飞扬,体现了文章的高手。说到底,王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行政官员,每天面对各种具体工作和繁文缛节,无暇静心把玩文字, 尽管曾在州府里充当过幕僚策士,专事文字工作,但大部分时间是冲在一线的指挥员、战斗员,历事如麻,临场决断,宦游四方,仕途颠簸,但他骨子里的天性应该是热爱文字,钻研修辞,所以练就了扎实文字功底,养成了字斟句酌品质,成就了起落裕如篇章,故热爱成就了他和他的文章,这种评价应该不为过分。作为能臣干吏,他退而不休,重拾热爱,甘坐冷板凳,发挥余光,从行政官员转身为文化学者,领命扛起黄冈红色文化、文史文化研究的大旗,重新再出发!王先生以文章千古事为己任,注定会成为蕲黄文化的一代先贤!特别声明:武穴文联微信公众号为武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宣平台,每周一、三、五推出。作品系原创首发,著作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转载作品请注明出处!
作者: 胡 晴(武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监制 :雷世达
编审 :陈文文
编辑 :刘小琪 邓 炜
长按二维码
关注武穴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