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指出:“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孙中山北上并发表《时局宣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联盟形成,并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力量,很快开创了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各地群众运动呈方兴未艾之势。
在此背景下,北方的局势也出现了有利于革命的新变化。1924年10月,北洋军直系将领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随后,冯玉祥发表反对军阀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政治主张,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在听取中国共产党等方面的建议后,孙中山复电表示将立即北上。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时局宣言》,主张扫除帝国主义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召集国民会议,谋求国家的独立、统一与建设。该宣言既是对内消灭军阀势力、对外打倒帝国主义的明确表达,又是后续开展北伐战争的行动指南。
同月13日,孙中山从广州启程北上,途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后抵达天津、北京。北上途中,孙中山多次对《时局宣言》的内容加以阐释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拥护。此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不仅促进了国民会议运动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还极大地启发了民众的反帝反军阀思想,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思想和舆论上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全文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发表
北京政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孙中山于1924年11月10日发表《时局宣言》,发出“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的号召。中共中央积极响应,于11月19日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又称《第四次对时局之主张》),旨在广泛发动群众,促进国民会议的召开。
关于召开国民会议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此前已有一定的探索。早在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发动驱逐黎元洪的政变,进而控制北京政局,引起全国震动的时候,中共中央即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又称《第二次对时局之主张》),提议召开国民会议以商讨“建设新政府统一中国”的根本问题。
1924年11月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重申了召开国民会议这一主张,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障人民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罢工之无限制的自由权”“规定最高限度的租额”等13项要求。在国共两党的组织领导下,全国各地的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拥护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至1924年底,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国民会议运动。由此,二七惨案以后处于低落状态的群众运动逐步走向复兴,预示着大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会议运动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清国情,特别是深刻认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诞生
在大革命中,特别是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斗争实践中,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意识到党掌握正规军队指挥权的重要性。于是,周恩来向孙中山提议组建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孙中山表示赞同,批准将此前的“大本营铁甲车队”进一步改组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
随后,周恩来着手开展铁甲车队的组建工作。他亲自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分别担任铁甲车队的队长、副队长、军事教官,从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抽调曹汝谦等5人具体负责军队的组织工作。此外,中共广东区委还从各地调集一批政治素养较高的工人、农民及知识青年作为铁甲车队队员。由于准备充足、实施有序,铁甲车队的组建工作迅速完成。
至1924年11月,铁甲车队正式宣告成立。此次改组实现了铁甲车队性质的根本性转变,即由原隶属于国民党的部队变成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事武装。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直接建设和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诞生。
铁甲车队一经成立,便接受了严格的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逐步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战斗力强的革命武装力量。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铁甲车队先后参加支援广宁农民运动、平定滇桂军阀叛乱、肃清反革命武装以及支援省港大罢工等重大任务,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由周恩来具体负责,将铁甲车队扩编为一个团。周恩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从黄埔军校、滇军干部学校选拔骨干,最终在广东肇庆组建起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该团由叶挺担任团长,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至此,铁甲车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曾指出:“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铁甲车队的组建,在中共尝试武装力量建设、培养革命战斗骨干、探索工农革命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亦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梦演,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11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金蕾蕾
网络编辑:崔天琪
监制:宋明晏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