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食物滋养身体,良好的心理营养也能滋养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孩子补充重要的心理营养,既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能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
营养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和中学生进行沟通家长需要两点:沟通时机、沟通方式。
沟通时机上,可以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当孩子看起来比较开心、放松的时候,更容易打开话匣子;还可以抓住一些日常活动,比如上下学路上、晚上睡觉前等。
沟通方式上,家长避免命令和说教的方式,尽可能与孩子平等沟通,也可以利用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等和孩子沟通,偶尔发一些有趣的表情包或者小笑话,能让沟通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营养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可以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如果孩子情绪低落或烦躁,家长可以先尝试孩子自己处理,待平静后与其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总的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力所能及地引导孩子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周末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运动,进行了沟通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缓解了压力;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自我调节。
如果发现孩子情绪持续低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迹象,家长要及时寻求学校老师或校外专业合法机构的帮助。
营养三:给予适度的自由与责任
对中学生而言,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一些家庭决策中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感和被尊重感。比如,假期中出行的目的地的选择,家务劳动的分配,家庭月度支出的计划等,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体验成就感。
对于中学生而言,责任的承担需要家长做一些“培训”,帮助他们有胜任感,同时过程中也要给足信任,让他们在支持的环境中承担责任。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并还有意愿参与下一次。
营养四:家长用实际行动成为榜样
家长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日常或假期与孩子在一起时,有健康的休闲方式,如运动、阅读、听音乐等,避免长时间用手机、电脑娱乐,培养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情绪稳定,保持理性和宽容的心态,而不是急躁和指责。孩子就会在家长的正面影响下,心有所向,愿意调整与改变。
通过以上心理营养的关注与及时补充,孩子会将逐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学生。
图文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审核丨赵丽娜、钱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