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询问病人病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对于便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有大便干、大便硬就是便秘。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根据2019版我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便秘是一种或一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要辅助排便。其中,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如症状≥6个月以上,就叫做慢性便秘。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上图为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希顿 (Heaton) 和路易斯 (Lewis)在1997年发表于《北欧肠胃病学杂志》上的一种分类法,通过七中类别,分别能解释人体肠道是否健康,或存在便秘以及腹泻的情况。
1.不良生活因素:未能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习惯看手机看书吸烟等会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造成习惯性便秘。当加班、出差或如厕环境改变时,常常忽视排便或忍便;缺乏运动、久坐或长期卧床等。
2.不良饮食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食量较小或因减肥主动节食;各种原因导致饮食无规律,进食减少;无饮水习惯,出汗增多时未及时补水等。
3.心理功能因素:功能性排便障碍;焦虑、抑郁状态。
4.易患因素:老年人;体质性消瘦,低体重指数;妊娠期内分泌改变、胎儿压迫等。
5.药物因素:长期服泻药、灌肠等因素也可引起肠壁神经麻痹,导致便秘发生;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含有利尿剂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排便障碍,钙离子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等的使用,会让肠壁肌松弛,抑制或者减弱胃肠蠕动,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的情况。
1、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的便秘,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以粪便量及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如吃得太精细、喝水少、体内胃火旺盛,不及时排便,或者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等。老年人由于肠龄老化,肠道推动力不足可能导致便秘。
2、器质性便秘:又称继发性便秘,由某种器质性疾病引起。如痔疮、肛裂、结直肠癌、糖尿病等。
便秘可能带来的危害:
身体不适:腹胀、腹痛等。
肛肠问题:长期便秘容易引发肛裂、痔疮,导致肛门疼痛、出血。
影响皮肤: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出现痤疮、色斑,影响皮肤的光泽和弹性。
心理负担:便秘带来的困扰可能会增加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便秘情况,判断标准有如下3点:
1.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2.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
3.粪便干硬。
要改善便秘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哦:
①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火龙果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②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要饮用足够的水,成年人每天应摄入大概1500-1700 毫升水。以白开水为主,也可以适当的饮用一些淡茶水。
③规律作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生物钟的稳定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
④坚持规律排便:定时排便,可养成排便生物钟;最好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报等外界影响;千万不要强憋便意,长期会造成功能性便秘。
⑤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⑥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 10-15 分钟,每天可进行 2-3 次。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⑦心理调整:保持轻松的心态,减轻便秘或促进便秘症的康复。
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便秘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酌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等。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排便的体位跟姿势其实也有讲究的。首先,蹲着拉和在坐便器上拉两者相比,蹲着拉更有利于排便。其次,如果只有坐便,可以在脚下垫个小凳子,上身微微前倾,也可利于大便排出。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总而言之,便秘问题不是一天产生的,希望大家坚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便秘者务必积极调理,切勿自行长期使用通便药。
医院导航点击下方
撰 文 /刘淑远(神经内科)
校 稿/唐国英
编 辑/陈思思
一 审/周妙昱 二 审/赵 勇 三 审/全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