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南京欣旺达逼迫老员工离职!

文摘   2024-11-26 17:25   湖南  

来源:电动1家

11月25日,有博主爆料称,南京某大厂面临经营压力,为让员工主动提出离职,裁撤部分岗位,给其停产放假,停产期间只发放当地最低工资的80%当做生活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再扣去社保个人部分,剩下的别说养家糊口,养活自己都困难。不想停业在家的,要么选择偏远地区的生产基地,要么接受当普通操作工,不分昼夜两班倒。


就业大环境不景气,员工看似有3种选择,实则能选的只有向工厂妥协,毕竟工厂做法合规合理,挑不出法理。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份文件。




受文者:南京某某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部仓管员(普工岗位)人字(2024)023号

抄送副本:各部门负责人

主旨:关于仓库业务外包部分岗位取消的通知

因南京某某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经营压力,非核心业务产业结构组织调整,仓储服务业务将逐步转由外包第三方负责,公司部分仓管员岗位将取消共计43人(附名单),针对以上因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仓储业务取消,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方案1:为了保障受影响员工权益,为受影响员工提供仓储业务取消后的其他合理选择,保障为员工提供工作及劳动条件,在不降低薪酬及不改变工作地点的前提下提供南京基地生产制造部操作员(普工岗位):

方案2: 在不降低薪酬的前提下提某某达集团下其他基地仓储部仓管员岗位):如枣庄基地/德阳基地/南昌基地/义乌基地仓储部;

方案3:对于因公司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没有仓储业务,公司为受影响员工提供了其他合理选择,保障为员工提供工作及劳动条件,如员工放弃选择,公司将暂时安排停工停产放假。

注:

1、停工停产放假待遇:根据《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歇业,在劳动者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停产停工期间公司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2、停工停产期间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员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仓库员工协商工作安排”会议沟通已于2024年11月20日完成告知,请相应人员(具体见以下名单)于2024年11月24日反馈方案选择(具体方案反馈可用附件格式)给李兆龙,到期未反馈者默认为选择方案3,正式从2024年11月25日启动放假,停工停产期限:2024年11月25日-2025年04月30日。

这个通知的核心有几点:

其一,该公司这次取消部分仓管员岗位将取消共计43人。

其二,给这些岗位人员提供了三种选择。要么留到本部左普工,要么去集团其他公司继续做仓管员,要么将暂时安排停工停产放假

其三,选择停工停产放假,时间就长了。2024年11月25日-2025年04月30日,这段期间拿低保。当然,也可以选择离职。

而另有网友视频爆料称,“大家都来看看啊南京欣旺达逼迫老员工离职,说是公司经营压力,搞笑,一边招工一边裁员不给钱,开始搞停工停产不让上班不让进。”


根据该视频显示,该企业门口,站了多名安保人员,有点紧急戒备状态的意思。

据了解,南京欣旺达是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是总部深圳在溧水投资130亿建造1400亩的全自动流水线厂区,分为一期和二期。19年底一期工厂已经完工,配备有四人间宿舍和食堂,二期2020年底投入使用,预计总用人量在14000人左右。


通过启信宝查询,欣旺达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注册资本高达26.8亿,是名副其实的大型企业。法定代表人是韦杰宏。



另据媒体最新报道,欣旺达(股票代码:300207)于2024年8月30日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39.18亿元,同比增长7.57%;实现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增长87.89%;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股。



有评论这样总结,欣旺达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品牌。在2024年上半年,在市场竞争白热化态势下,欣旺达精耕细作,满足国际国内客户需求,市场份额攀升,客户认可度与满意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得以巩固提升,成为全球领先锂电池生产厂商。报告期内,公司传统核心业务稳步发展,消费类锂电池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类电芯业务生产规模扩大,自供比例提升将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欣旺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行,以卓越的表现赢得市场与客户的认可,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称得上是行业巨无霸企业,如今在进行过程中的减员调整,虽然上述减员政策在法理上无可挑剔,但是多少有点赶人走的意思。不然,也不会有员工将此事捅到网上来。

为何不能像其他大厂那样痛快裁员,该付多少补偿金就付多少,依法依规进行呢?说到底,或许还是因为老员工裁员补偿成本太高了。一旦开了先河,估计以后类似事件不好处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汽车产业前线观察
二十年汽车产业研究,近十年产业投资!重点关注汽车产业链投资等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