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1℃丨江淮大地谋“粮”策

时事   2025-01-23 22:37   安徽  

“粮食产量836.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新鲜出炉的202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沉甸甸的数字,不仅代表了粮食生产的新高度,更是中国饭碗装着安徽粮的成色!
这一消息让人振奋!要知道,安徽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首要任务是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就必须端牢粮食这个“铁饭碗”,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那么,如何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三头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增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耕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恢复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壤质量是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长久之计。
有好地才能产好粮。
杨增玲建议,要建立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耕地质量定级试点工作。同时,利用高标准农田推进水肥一体化,不仅可以节约50%以上的水资源和30%的肥料,还能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过去的2024年,安徽省加快江淮粮仓建设,全面实施“四良五优”工程,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54.6万亩,生物育种实验室启动建设。
同时,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2.6%。

皖北麦收。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多年来,安徽省始终把重农抓粮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
“虽然粮食产量保持高位,但粮食单产水平仍有待提升。”安徽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卢仕仁以单产为例,安徽水稻平均单产比江苏水稻平均单产要少180公斤。
差距就是潜力。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红建议,创建江淮粮仓研究院,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文章,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需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给予长期的政策支持。”李红坦言,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江淮粮仓的字眼,很激动,也很向往。
她说,可以统筹整合科研院所、农业高校、骨干企业的力量,打造江淮粮仓研究院,聚焦农业育种、水肥一体化、作物智能感知、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开展多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全过程的科技保障,助力“农业强省”战略。
作为政协的一名新兵,老家在湖南的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欧阳建勋对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
“种好粮”,良田、良种、良机之外,还要有良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欧阳建勋建议,仓储的硬件实力要大幅提升,同时加强统筹储备保障能力,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闲置仓容充分利用起来,提升科学储粮覆盖率。
在他看来,不仅要优产、优储,还要优加,只有加工盈利了,才能倒推生产前端,提升粮食价格,这是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也是一个系统的组合拳。
仓廪实,天下安。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5年,将着力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亿亩、产量825亿斤以上。高质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
目标任务依旧在800亿斤以上,言外之意,就是要守稳“粮袋子”,粮食产业更稳、产业发展更强,乡村全面振兴才会步履铿锵。


来源:人民网安徽
审核:马翔宇 编辑:李享 校对:解明傲

点击阅读原文看安徽商报电子版

安徽商报
新锐主流,人文关怀。全国都市报30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04。新闻热线:0551~65179666,发行热线:0551~651797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