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滇西大反攻最惨烈一战,靠土工作业打下日军核心阵地,一千多娃娃兵长眠于此

文摘   2024-11-09 13:44   吉林  

松山,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角,主峰海拔2000余米,地处腾冲,保山,龙陵三座城市之间。

松山极具战略价值,它紧靠怒江,而且扼滇缅公路要冲,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被日军占领后,直接导致滇缅公路瘫痪,给中国抗战的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困难。

抗战时期,中国要想打通滇缅公路,必须收复松山。松山战役也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原型。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对中国尤为重要,尤其是1940年9月,日军在越南登陆,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后,滇缅公路就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但是这个唯一通道也岌岌可危,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南方军先后占领了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地,进逼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

这个时候日军开始着手准备切断滇缅公路了。

根据日本政府1940年通过的《国策纲要》记载:

“帝国将向继续解决中日事变的方向前进,攻取缅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

当时缅甸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可是英军在缅甸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日军的进攻,便向中国政府求援,为了保住滇缅公路,中国派出10万军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这就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

图|中国远征军照片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打的有声有色,尤其是仁安羌战役,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约1000人的兵力,击败10倍于远征军的日军,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堪称军事上的成功典范。

但是后来由于西线英军的撤退,以及东线日军的压力,远征军被迫撤退,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失败。

作战失败后,中国远征军兵分两路撤退,一路是杜聿明率部从缅甸北部绕道回国,撤退中,远征军在缅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饥饿、病毒、虫咬大量死亡,很多士兵都倒在了撤退途中。

另一路是孙立人率新38师,沿印缅边境的山林地带进入印度,较为完整地保持了7000人的建制。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切断,没有完成保住滇缅公路的战略目标。

此后中国军队在怒江东岸,与日军隔岸对峙。

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也开始在沿线各支点各阵地建造工事。

日军的指挥官敏锐的发现了松山的重要性,为此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将松山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当年守卫松山的日军是日军第56师团下属的113联队,日本称之为“拉孟守备队”。这些来自九州福冈的士兵许多出身矿工,再加上日本驻缅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从缅甸调来的一支工兵部队和从泰国、缅甸调来的两万民工,日本军队昼夜施工,用两年时间几乎挖空了整座松山,将松山打造成成了永久性作战防御堡垒。

根据史料记载,松山各高地的堡垒由3层结构组成,第一层是圆木,中间是30毫米的钢板,最外层是盛满泥石的汽油桶,桶外再覆盖上厚厚的沙土,极为复杂坚固。在一些重要地段,连坦克都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

竣工后,日本驻缅总司令河边正三为了考验工事的牢固性,派了10架飞机轮番轰炸半小时,工事内部丝毫未损。为此,河边正三在给南方军总司令部报告中称:

“松山水泥工事的坚固性,足以禁得起中国军队任何武器的敲打,中国军队不伤亡20万休想拿下松山。”

很快,松山的工事就迎来了战争的考验。

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分兵两路再次与盘踞在缅甸和中国云南地区的日军作战,中国驻印军由印度杀入缅北,中国远征军则由云南向境外打出,试图打通滇缅公路。这次作战在历史被称为“滇西反攻作战”。

松山之战就是这场反攻作战中在中国境内最重要、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为了拿下松山,中国军队做了充足的准备。

驻守在松山的是日军松井联队,约有一千多名官兵。而中方参与战斗的部队先后达到了5万余人,多半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士气高涨,还有着绝对优势的制空权与火炮。

在开战前,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

因为日军的工事异常坚固,且松山各高地地势险恶,中国军队在进攻中伤亡惨重,这场松山之战从1944年6月4日一直打到9月7日,发起的总攻就多达九次。

在两个多月的漫长攻势,日寇据险死守,他们甚至把坦克埋在阵地上,充当固定火力点。

虽然日军负隅顽抗,但是中国军队凭借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硬是将松山的火力点一个个拔出,但是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参加松山战役的远征军老兵李光钿在回忆松山战役时说:

“日军的阵地在上面,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冲,他们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我们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上去一个,又滚下来一个。(日军阵地)是个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体填平。填平了,踏着尸体冲,才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一数,100多个人的连队,最后只剩8个人。”

李光钿的话语可见松山战役的激烈,完全是以血肉之躯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因为一些原因,远征军老兵李光钿居住在缅甸,但他一直强调:“我不是华侨,更不是缅甸人。我没有加入缅甸籍,我到死也是中国人。”

滞留在缅甸的远征军老兵有很多,他们一生都在保持着爱国的心。

再继续说松山战役,等到中国军队打到松山核心阵地子高地时,最大的问题出现了,因为阵地孤悬于松山阵地之上,坡度达到70度,单靠冲锋根本无法拿下高地。

为了能够攻占子高地,中国军队中的工兵想出一个致胜之术,开始进行土工作业也就是挖隧道向子高地延伸。

中国的工兵部队,不分昼夜向子高地的下方挖掘了两条宽阔的隧道,直达日军堡垒之下,并在日军阵地下放了三吨炸药。

在挖掘隧道的同时,中国军队也不断的向日军展开佯攻,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日军也一直没有察觉到中国军队在挖隧道。

随着炸药被引爆,一声巨响,巨大的爆炸使子高地向上一扬,随即又落回原地,阵地上山顶部分出现了巨大的漏斗,高地上日军的阵地硬是被炸塌了。

中国军队顺势冲上高地,消灭了残余日军,占领了子高地。

失去子高地的日军并不甘心,为此日军进行了两次反攻,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但是最终中国军队牢牢占领住了子高地。

子高地也在敌我双方的反复争夺中发生了惨烈的肉搏战,战后清点,敌我尸骸交相横陈,保持着缠打撕咬姿势的尸体就达62对,可见当时的战斗有多么激烈。

子高地之战是松山战役的关键之战,此后中国军队迅速向纵深前进,9月7日,最后抵抗的10多名日军也被全部击毙,至此松山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收复松山。

这天下午,国民政府宣布:全歼松山日军。

日本陆军省也宣称:拉孟守备队“全员玉碎”。

攻克松山后,日军已没有任何天险可以据守,远征军此后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最终与中国驻印军成功会师,滇西国土宣告光复。

松山战役,中国军队伤亡达7000余人,其中牺牲约4000人,日军除一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击毙,约击毙日军1250人。

由于战事紧张,许多官兵的遗体当时没法转移,只得就地掩埋,这使松山成为抗战史上著名的埋葬忠勇骨骸的遗址。

远征军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在松山战役的总结大会上几度哽咽,他说:“总计伤亡官兵的鲜血,可以染红松山了。”

让人泪目还有松山战役中的娃娃兵。

因为伤亡巨大,为了补充兵员,远征军只得把征兵条件放宽,招了很多不满16岁的“娃娃兵”。

松山战役中,有1000多名“娃娃兵”牺牲在松山。

他们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拿起枪抗击日寇,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血洒疆场,让人泪目和动容。在今天松山矗立的中国远征军雕像群,其中有一个方阵就是“娃娃兵”方阵。

2013年9月,广东佛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落成。雕塑园从左到右依次矗立着秋装、娃娃兵、炮兵、跪射、驻印军、冬装、盟军、吉普车、女兵、在世老兵、战马、将军等12个远征军老兵雕塑方阵。

     他们全部面朝松山主峰,那里也是当年战斗最惨烈的地方。

     写文不易,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支持,我会更加努力。

时代人物录
讲述每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传递正能量历史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