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电同采:馆社电能否消除各自痛点?

文化   2024-11-04 14:00   北京  

近年来,电子书馆配业务面临多个瓶颈问题。例如,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推出时间差异往往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更新滞后,难以及时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版权管理和数字资源质量不佳等问题也如影随形。归根结底,主要症结在于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采购过程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形成了资源整合的“两张皮”现象,降低了纸电同步的服务效率,也影响了馆配市场的整体创新发展。


今年10月举行的纸电同采模式启动仪式现场。


今年10月,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开创每年提供不低于1万种纸电同步新书的馆、店、社融合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理解为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同步发行、同步采购、同步编目、同步检索、同步服务,解决了长期困扰图书馆系统、出版系统、发行系统、馆配商系统,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出版时间错位、出版主体协调困难、知识产权不清晰、服务读者形式单一等问题。


可以说,纸电同采模式让图书馆、出版单位、馆配商三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得电子书馆配市场规范和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无疑,这一模式会极大促进电子书馆配市场的发展,然而能否就此断言其规模会就此迎来井喷,这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数字资源受重视 纸电同采应运而生


为何目前电子书馆配受到行业重视?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道出实情:“读者需求发生变化。”


“10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统计显示,有35%的馆藏图书没有借阅记录,这一数据已引发广泛担忧。而现在,这一比例则更令人担忧,65%的图书未被借阅。”在邹进看来,顺应读者需求,推动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出版单位与图书馆共同的责任,忽视这一需求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


读者需求是分阶段体现的,这也让电子书馆配呈现了阶梯式发展。最初,电子书在馆配市场中并未获得广泛重视,通常只是作为纸质书的附赠品而存在。出版单位因电子书在收益模式和版权保护上的不确定性,对电子书内容授权保持谨慎态度,导致电子书的独立发展难以推进,馆配市场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尚未形成气候。随着纸电同采模式的引入,图书馆对电子书的采购力度有所加大,开始在传统纸质资源之外补充数字内容。在这一阶段,虽然电子书依然多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但逐渐与纸质书的采购同步,体现了资源的独立性,用户的黏性和馆藏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近两年电子书采购比例开始和纸本图书采购比例相当,甚至在一些学校出现了赶超现象,纸电同采模式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纸电一体化阅读吸引业内人士关注。


纸电同采模式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出现,出版单位、图书馆及馆配商皆希望通过纸电同采的方式来促进更好的发展。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纸电同采对于出版机构和图书馆来说是双赢,既节省了出版机构的成本,又极大程度满足了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值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适度推广。“纸电同采对出版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数字化的及时性、纸质版本的可读性以及版权运营的合理性等方面。”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纸电资源的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改善读者获取资源的服务体验至关重要。“图书馆应与出版、传播领域的机构广泛合作,推进纸电资源利用效率,加速知识传播。”


解决三方痛点 行业生态更加完善


除了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让业内人士看重的是纸电同采能够解决出版单位、图书馆、馆配商的三方痛点。


出版单位的痛点在于市场盗版问题的加剧。近几年,在出版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正版市场逐步获得认可,高校的图书馆也愿意通过正规渠道花费合理价格购买正版电子书。然而近期,一些不良数据库以低至几毛钱的价格销售电子书,扰乱了市场秩序。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温强告诉记者,这些数据库产品虽非完全盗版,但包含大量低质或未获授权的内容,影响了正版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


为何图书馆采购人员明知其质量不达标还要采购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实情:因为价格便宜。


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图书馆采购考核的重点在于量而不在于质,因此不少小型馆配商会将大量公版小说、网文、简易的资源文件包装成数据库推销给图书馆,这些数据库的数据看似体量庞大,但是质量堪忧,只是胜在成本低廉。且一些数据库供应商还会“贴心”地以“免责声明”形式向图书馆销售资源,使得图书馆在购买此类资源时,因有免责保障而存在侥幸心理。


而面对一些高价高质量数据库时,不少图书馆会出于审计的压力选择那些低价低质的电子书数据库。“他们会问‘为何不选择那些便宜、样本量大的库,这中间是否涉及利益输出’等。”该采访对象有些无奈地表示。


无序竞争和低价恶性循环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出版单位。出版单位的电子书利润本身就不高,而市场生态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困难。低价恶性竞争和盗版资源的泛滥使得正版电子书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导致出版单位在投入和收益之间失去平衡,不少出版单位对电子书的持续开发和版权维护意愿降低。“这不仅影响了优质电子书的供应量,也使得出版单位在创新资源和内容研发方面的动力被削弱,行业整体的内容质量受到冲击。”温强表示。


对此,图书馆的痛点也开始浮现,那就是电子书资源质量有待提升。许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迫切需要采购优质资源,但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持续出现,使得图书馆难以甄别,影响了采购决策。


馆配商的痛点则在于盗版的冲击使其利润难以保障。邹进表示,馆配商依赖于正版资源的稳定销售,然而当前市场低价恶性竞争愈发激烈。“若单独售卖纸质图书或数据库,均面临盗版和价格被压低的风险。”


纸电同采的出现则极大地缓解了上述的痛点。


人民邮电出版社信息技术部主任赖青表示,通过纸质书和电子书的统一采购可以有效遏制图书馆纸书采购下降的趋势。“纸书供应渠道较广泛,供应商可通过多样渠道降低采购成本,而电子书因版权限制需获得明确授权,授权机制对价格形成一定约束,有助于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和低价恶性循环,从而维护图书馆采购体系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图书馆而言,通过提前沟通书目,出版社可优先提供最新、最优质的出版物,避免低质量书籍通过低价竞标入馆。“这一模式有效保障了图书馆采购的质量,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赖青表示。


在这一模式下,馆配市场中的授权平台有限,受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能够有效控制授权内容和折扣,提升整体馆配生态质量,从而让优质馆配商获得更好的发展。对此,赖青认为,纸电同采这种模式对优化图书馆市场、规范馆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确保了纸质书和电子书采购的健康发展。温强对此表示赞同,在他看来,纸电同采并非一家馆配商独有,任何有能力和操守的馆配商都可以加入。“对于出版单位来说,我们鼓励百花齐放,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前期问题不少 发展尚需时日


纸电同采就是完美无缺的吗?业界人士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温强看来,纸电同采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标准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目前市场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尽管一些馆配商提出纸电同步标准,但在品种匹配率、资源上线时间等细节方面仍有待完善,以及要与图书馆达成标准共识。


此外,图书馆的考核标准缺乏精确的数字资源分类定义,导致大量低质量资源涌入馆藏也需要重视。“推动纸电同采的标准制定,需要教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以统一考核标准来减少非出版级的低质量资源流通,促进优质资源的推广。”温强表示。


在赖青看来,目前的电子书采购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处于试点阶段。若未来计划扩大该模式,将需联合更多生态合作机构,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源共享体系。


对此,杨海平表示,纸电同采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出版物之间的版权差异,“如教材类图书、引进版书刊以及作者授权不明确等多种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于电子书版权问题,赖青认为,确保采购的合法性和版权的透明化尤为重要。“平台应建立透明的公示机制,向市场展示其授权情况,确保所提供的书籍具有合法版权。数据透明化将为建立用户信任、扩大采购规模奠定基础。”


除此以外,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市场化机制下该模式的价格折扣可能会引发舆论关注。他们表示,在价格与质量的博弈中,需平衡双方利益,维持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



编辑:刘一文

审核:杨为民 李雪昆
 业界关注如何共建电子书馆配良好生态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部门、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