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位于咸阳高新区的省橡胶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隆新材”)顺利过会北交所。
这意味着陕西省将迎来第83上市公司,咸阳第5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咸阳首家北交所公司。
01
营收4.41亿元:盈利显著改善
想了解科隆新材,首先要追溯至28年前的科隆研究所。
1996年1月,邹威文、邹威宁、王伟、王勇胜4人共出资8万元设立了该机构,经历十三年成长,2009年1月,该研究所在邹威文的主导下,转型为咸阳科隆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邹威文与其妻子穆倩分别持股51%与49%,合计出资1000万元,起初从事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等橡塑新材料产品的研产销, 后续又增设煤矿辅助运输的整车设计、生产、销售等业务。
进一步梳理可知,改制过后,该公司曾两度“试水”股转挂牌。
1、科隆能源阶段(2013年-2017年)
2013年底,科隆橡胶更名为“陕西科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两年后首次登陆新三板,股票代码83435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该公司净利润与现金流承压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科隆橡胶首度营收破亿,达1.13亿元;此后两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约4.34%;但净利润却由2013年3277.91万元跌至785.76万元。拐点出自2017年上半年,科隆能源成功扭转颓势,净利润同比增长301.91%至1532.66万元。
该公司也在财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军品开发、特种车销售、民品密封件等主营业务好转,致使营收增长2439.32万元;另在节流方面,还通过降低财务负担、压缩各项支出等手段,致使期间费用同比减少1129.03万元。
同年12月,科隆能源主动终止股转挂牌,并正式更名为科隆新材。
2、科隆新材阶段(2020年-2023年)
时间来到2022年底,科隆新材再度“试水”新三板,股票代码873918。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科隆新材营收由2.20亿元增至3.29亿元,复合增长率14.28%;归母净利由2906.87万元翻番至5197.05万元,复合增长率达21.37%。
另在挂牌后的首个完整经营年份(2023年),科隆新材业绩再度高增,营收、净利润分别达4.41亿与8336.81万元,同比增长34.23%与60.41%。
进一步查询可知,2023年,科隆新材营收与毛利率变动分别致使净利润增长3507.34万与1742.03万元;通过缩减期间费用还“节流”出552.58万元的利润空间。
科隆新材进一步指出,报告期内,受煤炭行业高景气度影响,公司用于煤炭开采的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销售规模增长,另外,行业整体发展也带动煤矿用辅助运输设备整车和零配件销售规模的增长。
02
再闯北交所:募资2.1亿元
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2.06亿与2991.17万元,同比增长12.68%与21.67%,与2020年至2023年期间的复合增速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4.4个百分点,达40.04%。
基于上述业绩表现,科隆新材预测称,2024全年营收可达4.75亿至4.99亿元区间,同比增幅约7.55%至12.98%;净利润可达8440万至8970万元水平,同比增幅1.24%至7.60%。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科隆新材盈利能力改善的背后,或与其“一体两翼”的业务模式有关。
官方口径可知,“一体”是专注为煤炭客户提供定制化橡塑材料制品。“两翼”,其一是通过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等业务,纵向深耕煤炭行业;其二是利用定制化橡塑制品,横向拓展下游应用行业。
先看向科隆新材煤炭领域的橡塑业务,基本覆盖全产业链橡塑制品,其中的核心利润支撑是具备高附加值的大口径液压组合密封和高压力液压软管业务。2020年至2023年,科隆新材液压软管营收占比提升1.97个百分点至31.23%,毛利率提升10.93个百分点至33.48%。
另据招股书披露,200mm 以上的组合密封件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2.36%提升至2023年的68.47%。今年上半年,科隆新材组合密封件的整体毛利率达65.36%。
纵向深耕方面,今年上半年,其煤矿用辅助运输设备业务营收占比达33.41%,较2020年提升12.09个百分点;此外,包含设备租赁的其他业务,报告期内营收607.86万元,毛利率达82.99%,较去年提升29.14个百分点。
横向拓展方面,军工、高铁等下游应用,成为该公司的核心发力点。
截至目前,科隆新材已与国内数十家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完成多项进口产品有效替代;在高铁领域,公司研制的齿轮箱油封,不仅在国内率先通过6000公里跑车试验,还打破了海外垄断地位,去年8月更拿下四方机车(A05002)的供应商资质。
科隆新材此次募资2.1亿元,分别用于军民两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压管产线项目,投资超1.57亿元;另为公司研发中心与数字化工厂补充投资4794.34万与500万元,合计募资2.1亿元。
03
咸阳第5家:首家北交所
随着科隆新材顺利过会,陕西将迎来第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咸阳高新区也至此实现北交所从0到1的突破。此番成绩背后,离不开省市区三级政府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的多方合力。
省级层面,对北交所早已有过明确表态。据陕西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计划显示,政府将强化企业联合培育,深化与北交所战略合作;组织重点企业“走进北交易所”,做好宣传、推介。尤其是2023年9月,时任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带队拜访北交所,就抢抓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政策机遇、推进企业上市等事宜进行座谈交流。
2024年9月,省委金融办再度表示,将结合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制定配套政策、做好各项服务;同时,把选育上市后备企业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用好上市后备企业政务服务“绿色通道”。
市级层面,2022年底,咸阳市市长冷劲松曾提及,要推动全市更多中小企业在北交所和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同时,挖掘“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硬科技”企业,促进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集群发展。
在省、市两端政策加持下,2024年,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迎来快速扩容,500家上榜企业更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增加62家。(详见《500家创新高!第4批上市后备名单今日亮相》)
分级来看,2024年,全省A档企业达80家,B档120家,C档300家。就咸阳市而言,除科隆新材、天成航材外,新增一家A档企业中科启航;另有宝塔山油漆、西诺医疗等4家B档企业与华通机电等15家C档企业,合计22家企业入选,“咸阳力量”占比4.4%。
事实上,就“储备”和“激励”上市后备企业而言,咸阳高新区一直走在咸阳前列。
2022年,我们曾刊发《向下扎到根:咸阳确定60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一文,其中提及,咸阳高新区共16家公司入选市级后备名单,占比接近30%。
据咸阳高新区统计,2023年该辖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全区累计达25家,占全市近4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9家、同比增长106%,累计192家,占全市18.6%。
政策层面,咸阳高新区还曾出台《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办法(试行)》等多项牵引政策,以助力区内优质企业挂牌上市。
行文最后,再度恭喜咸阳迎来首家北交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