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晋安VOL.21|日本有座“福州寺”!系晋安这名侨僧创建

政务   2024-11-02 21:20   福建  
编者按


晋安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闽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闽都文化的重要源流。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晋安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文体旅局和区旅游中心联合出版了《福聚晋安—文旅专辑》,按“山、水、城、村”四辑,收录晋安文旅散文作品28篇,为时代留痕,为今日繁荣之东郊立传,为文旅强区赋能提效。即日起,今日晋安微信公众号开设“走读晋安”栏目,与你一起走进晋安,来一场走心的寻福之旅。



域外传灯:晋安佛教与海外交流

孙源智



1


福州城北群峰相连,古称桃枝岭。这里岭路崎岖,古有“险巇不可行状”之名,游人少至,却也因此成为名儒高僧隐世之地。福州佛教的早期历史便发轫于这群山之间。1965年在桃枝岭山谷中被发现的隐山藏骨塔,是福州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物遗存,因塔身上两个楷书大字“隐山”而得名。该塔不见于旧志记载,据塔上题识是南朝陈永定辛巳年(公元561年)由僧人行津等人所立。时值梁陈鼎革之际,江东战乱不休,士民入闽避祸者众多,其中也不乏来此“隐山”的僧人,天竺高僧真谛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福州。


据《续高僧传》的记载,真谛是西天竺优禅尼国人。他不仅在佛学上造诣深厚,还有着“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的不凡气度。在游历诸国时,真谛遇到梁武帝派往扶南国访求名德的官员,于是携带大量梵本经论来到中国弘法。经由真谛的翻译,代表着印度大乘佛教哲学最高峰的唯识思想被介绍到了中国,后来发展形成摄论学派,直至唐初都还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贡献,真谛与鸠摩罗什、玄奘被后世合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不过真谛在中国弘法的经历相当坎坷,他的支持者梁武帝、侯景、萧勃先后在朝代更迭中被杀害,导致他在最初来华的十二年间居住不定,不断辗转于江浙粤赣多地。等真谛到达福建时,已经是陈朝初年。由于长期与前朝皇室交往,新王朝对于真谛和他的学说采取了冷漠的态度。但是在远离政治中心的福建,这位“栖惶靡托”的高僧受到当地官员与信众的虔诚挽留,使得原本打算出海回国的真谛改变计划,在福建又停留了数年。


真谛在福建驻锡的道场有两处,分别是晋安郡的佛力寺和梁安郡的建造寺。后者位于今南安九日山附近,有翻经石古迹保留至今,经过历代诗人词客的凭吊流连而为人所熟知。真谛居住时间更久的佛力寺由于过早荒废,在宋人的笔下就已经语焉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晋安郡当时吸引了众多的高僧,真谛到达晋安郡并非是个例。在真谛之前,智文、僧宗、法准、僧忍等一批知名于梁代的高僧已陆续来到晋安郡传播佛法。


真谛到达晋安郡后,已在晋安郡的智文等人一起拜真谛为师,并参与了真谛的翻译与讲习活动。智文等人在未师事真谛前,已是享誉当时的义学宗匠。得到他们的帮助,真谛在晋安郡的译经事业得以顺利展开。居晋安佛力寺期间,真谛译出《立世阿毗昙》《正论释义》等经论,但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整理此前所翻译的作品。过去十余年的颠沛游离和聚散无常,导致真谛一直难以组织起稳定的弟子僧团,前后所作的翻译常有不能统一的地方。于是趁着在晋安相对平稳的两年时间,真谛重新审订了旧时的翻译,使它们得以“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在隐山塔建造的同年,或许是因为已经完成对旧译的整理,61岁的真谛再次准备回国。他在梁安停留了一年后才出发,但坐船回国途中又被风吹回广州,后来就一直留在了广州。仍在晋安郡的僧宗、法准、僧忍闻听消息后,便前往追随真谛,后来都成为弘扬真谛学说的主力。智文则继续留在晋安郡弘法,直到陈朝末年才回到建康。由于真谛、智文等人的努力,后来被誉为“东南佛国”的福州第一次出现佛教兴盛的记载,史称“讲译都会,交映法门”。


隋朝统一全国后,晋安郡的名字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六朝往事也都化作历史的模糊记忆,只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真谛、智文及“隐山”诸僧成为福州佛教早期历史的缩影,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在这数百年间应有不止一位真谛来到这里,而由他们所激起的文化波澜也将继续影响着这片土地。


晋安区新店崇福寺。石美祥摄影



2


福州东城门在今晋安河边,城楼虽已不在,地名却沿用至今。在宋代时,东门有一个更好听也更贴切的名字,叫作行春门。福州北靠越王山,西、南两侧有闽江绕城而过,行春门外相对开阔的东郊一带自汉代起就是福州人游春踏青的首选之地。每到岁时节庆,城中百姓纷纷穿过行春门,走过乐游桥,在东郊一带优游歌笑。在这之中,最盛大的节庆当属由东禅寺发起的浴佛庆赞大会。这座寺院历史上位于今塔头街福州锅炉厂原址一带,曾经是宋代福州最著名的寺院。


浴佛节原本是纪念佛陀生辰的传统佛教节日,从宋代起固定在中国农历的四月初八举行,主要活动包括浴佛、放生、斋僧等。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东禅院住持冲真首次发起由全城百姓与僧寺共同参加的浴佛庆赞大会,斋僧尼上万人之多。之后这样的活动每年一次,成为定例,一直延续到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其间仅有两年中断。浴佛庆赞大会象征着宋代福州经济的高度繁荣,等到南宋末年人们再来回看其壮观场景时,已发出“真伪莫考”的迟疑。今天福州各大寺院中都还保存有不少宋代的石槽,据说就是浴佛节的遗存。


浴佛庆赞大会的成功彰显了东禅寺在当时巨大的号召力,而在初次盛大集会发生的两年前,冲真禅师还主持了另一项让东禅寺留名史册的巨大工程,即以民间力量募刻佛教大藏经。这项工作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得以初步完成,获敕赐名“崇宁万寿大藏”,简称“崇宁藏”或“东禅藏”。《崇宁藏》是宋代募刻的第二部大藏经,也是我国第一部私刻大藏经。该藏首次采用折装式装帧,开诸藏先例,后来中国历代刻本藏经均属这一系统,学者命名为“闽版《崇宁藏》系统”。该套藏经还经日本求法僧传到了日本,对日本藏经雕刻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僧人来福州求法取经的故事始于唐代。中唐时期,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渡海入唐,因途中遭遇风浪导致偏航,只好在福州做了短暂停留后便匆匆北上。随后,日本天台宗祖师圆珍也因风浪再次漂泊至此,但他已不像空海那样急于离开,而是在福州四处访求经论典籍,还抄录圣泉寺等寺院的碑文。至唐朝末年,出现了不少海外僧侣主动前往福州求法的记载,玄沙师备主法的卧龙山安国寺就吸引了不少来自日本与高丽的求学僧侣。到了宋代以后,日本僧人来福州求法的故事已经屡见不鲜。东禅寺雕造的《崇宁藏》及稍晚由福州开元寺雕成的《毗卢藏》,在南宋末年由日本求法僧庆政、重源、行一等人携带回国,后来被统称为“福州藏”。


东禅寺在明清以后逐渐衰落,《崇宁藏》也因战乱散佚。如今该藏在国内所存不足百卷,反倒是在日本得以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时隔七百年后,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来中国考察佛教史迹时,曾在1929年前往福州看望这座慕名已久却早已衰败的古刹。他有心在当时的东禅寺中寻找与大藏经有关的线索,但终于一无所获,最后只能难掩失望之情地发出感慨:“此东禅寺非彼东禅寺”,“已不能背负福州东禅寺大藏经的盛名”。东禅寺的盛名不再,距离不远的鼓山涌泉寺又成为新的“东南法窟”,常盘大定很快便因在鼓山发现的稀见珍本而激动不已,后来还专门派助手前来研究整理。


在晋安佛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寺院在历史演进中逐渐衰落无闻,而另一批寺院兴盛起来见证新的辉煌。南朝的升山寺、唐代的圣泉寺、五代的安国寺、宋代的东禅寺、明清的涌泉寺,十几个世纪中这些寺院先后登场,以不同的身份走到历史前台,晋安佛教旺盛的生命力也正是在这“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中绵延不绝,至今依然焕发着时代光彩。


鼓山涌泉寺法会。区民宗局供图



3


华侨是近代伴随海禁开放而出现的新名词。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维新思想先驱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文书中首次提到“华侨”一词。同一年,在华侨史上应有一席之地的妙莲和尚成为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方丈。晚清海禁的开放,即使海外华侨能够合法归国,同时也让佛教界人士可以名正言顺地前往海外侨民所在地弘法。部分僧人从此侨居海外,因兼具僧人与华侨的双重身份,被后世称为侨僧。福州晋安区正是众多海外侨僧的祖庭所在地。


与古时赴海外弘法的僧人有所不同,近代侨僧出海的主要目的是为海外侨民提供宗教服务,尤其是关于养生送死的头等大事。因此早在明清时期,侨僧已随着海外华人社群的不断壮大应运而生。福州晋安区有记载的侨僧中,福州崇福寺僧超然是较早的一位。他受福州旅日华侨的支持,在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东渡创建长崎崇福寺。因为信众多为福州人,该寺又被称为“福州寺”。寺中同时供奉着保佑船民的女神妈祖,妈祖宫与大雄宝殿几乎享有同等地位,显示了侨民信仰对于寺院布局的影响。


长崎崇福寺。区民宗局供图


长崎崇福寺不符合佛教传统的布局,在南洋地区也广泛存在,早期下南洋的僧侣多栖身于佛道杂糅的民间香火庙。由于他们多属犯禁出海,所留记载不多,影响也相对局限。至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甫任鼓山涌泉寺方丈的妙莲下南洋募化,开近代福建僧侣南洋弘法之滥觞。这位据说在出家前经过商的高僧,不仅道德学识上受到当地华侨的景仰,而且非常富有经营魄力。他以自负盈亏的方式承包了槟城当地著名的香火庙广福宫,又带领鼓山僧人开辟极乐寺。经过十余年的惨淡经营,号称南洋第一座汉传佛教丛林的槟城极乐寺才初成规模,标志着海外侨僧弘法进入新阶段。


受妙莲的影响,不少福州僧人加入这场“下南洋”的弘法活动中,同为福州“五大禅林”的瑞峰林阳寺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近百年间,林阳寺见诸记载的历任住持都与南洋佛教界结下深缘。1910年,继妙莲住持鼓山的传奇僧人古月来到废败已久的林阳寺,随即命弟子净然、凝正前往南洋募化,是林阳寺缘结南洋之始。后来出任住持的净然、圆瑛、宝松、慧宗、海济、慧观等人均与南洋渊源颇深。其中慧宗与慧观分别是槟城广福宫和新加坡龙华寺的负责人,被选为住持时身在南洋,遥领林阳寺住持之位,由此也可见两地佛教界的密切关系。


随着海外华人向欧美发展,福州晋安区的侨僧群体也将海外弘法的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1980年,福州林阳寺住持广贤振锡赴美弘法,在纽约创办福寿寺。嗣后,众弟子纷纷前往协助,如今已在美国开辟纽约普照寺、芝加哥天龙寺、洛杉矶观音寺、费城开元寺等多处道场。1983年,福建佛学院女众部在福州崇福寺成立,培养出的青年法师遍布海内外。部分远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弘传佛法,为晋安佛教的海外交流增添了新的形式。


福州林阳寺鸟瞰图。叶诚摄影


如今,华人佛教已成为维系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的重要纽带,曾经在福州流行的浴佛节至今还是世界各地华人共同庆祝的隆重节日。在鼓山摩崖石刻中有一处内容为“犹如天竺”的晚清题刻,其题写者是来自东南亚槟城的华侨吴添基。天竺本来是佛教的故乡,而在佛教扎根中国近两千年之后,“天竺”已经融入这片土地,成了海外华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编辑:李琼

校对:陈雅 黄艺君

监制:赵辉

最新资讯、实用信息、权威发布,一切尽在“今日晋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今日晋安
这里是福州市晋安区政府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