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抑非(1908年-1997年),名翀,字一飞,1937年后改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
没有生活的积累,
是画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陆抑非
––
陆父陆辛甫,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于右任、邵力子在上海震旦大学同宿舍求学。后跟随马相伯,为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之一。祖父陆仲仁为清末秀才,喜爱花草,雅好书画。在这一方面,陆抑非自幼受到了祖父的影响。
陆抑非曾说:“我年轻时每逢作画,桌子总是堆满着画稿和素材。没有这些素材,没有这些生活的积累,我是画不出什么东西来的。这可以说我早年作画也是獭祭而成的。”陆抑非借用这成语强调的是素材的积累,任何创作都不可凭空得之。1930年,22岁的陆翀独自到上海谋生,先后做过煤炭洋行簿记、花边洋行绘图员,还在同德医学院兼过职。陆抑非人生中的贵人不少,如内兄孙伯渊、老师吴湖帆等。陆抑非喜欢吃,评论起画来,经常用吃来作比喻,一针见血而浅显有趣。比如他评论潘天寿的画笔味属咸,但咸中有鲜,像醉方乳腐。而恽南田的画是“甜”,但甜而不腻,是冰糖莲子。
由于老家发生变故,父母都来了上海,陆翀肩头的担子一下沉重了许多。只要有空,他便不断为笺扇庄画册页扇面,以此贴补家用。他每晚画两把扇面,每把扇面仅一角五分报酬,日子过得紧巴。远亲朱屺瞻前来探视,得知表外甥陆翀的窘境,又了解到他才华横溢,便主动介绍他进刘海粟任校长的上海美专任教。刘海粟魁梧大度,擅长油画兼画中国画大写意,看了陆翀的工笔花鸟画后大为激赏。刘海粟曾说,他以后的太太如果喜欢画画,就一定让她跟陆翀学画。那时刘海粟正好是单身,大家听了只当是笑话。孰料,数年后刘海粟再娶的夫人夏伊乔正是学美术的,果真让她随陆翀学画。那年陆抑非33岁。陆翀是一位耐得寂寞的人。24岁即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任职达15年,并兼教职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等。1959年陆抑非应潘天寿之邀,至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
1937年的下半年,陆抑非通过孙伯渊的介绍,拜师吴湖帆,入“梅景书屋”。由吴湖帆为其更名,将原来的“一飞”改为“抑非”,后以“抑非”行世。陆抑非拜师吴湖帆之后,得以饱览“梅景书屋”所收藏的历代珍贵书画。跟从吴氏学习其没骨以及竹石的同时,并上溯研习宋元各家名作。抗战期间,梅景书屋地处租界,给陆抑非提供了相对安稳的艺术环境。因生活和学习条件上的便利,这个时期的陆抑非,得以结识了许多当时客居上海的书画大家。陆抑非居住在淡水路 219号,黄宾虹、张大千居住只有几步之遥的自忠路。黄宾虹在住入自忠路之前,有一段时间便住在陆抑非楼上的厢房里。其他,诸如刘海粟、林散之、张大壮、谢稚柳、陆俨少等都居住的离此比较近。淡水路和自忠路这个区域,形成了当时上海书画圈的一个高手云集之地。
陆抑非认为,“中国画家的最基本功是书法”。其艺术进入成熟阶段之后,更加的强调以书入画。他在《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一文中,详细的阐述了“以书入画”以及“以书入画的重要性”。“澈悟了行草书和写意画的关系,就能在笔墨上澈悟书画同源的关系。要知道,书法是画出来的好,而画却是写出来的妙。”只有很好的领悟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才能在具体的创作中,使画生出“写”的韵味。总的来说,陆抑非早、中期的画作以及书法都比较偏于秀丽清新,题款和画面的味道一致。陆抑非的书画随着时间发展,逐步趋向老辣沉稳。这种趋向,在书法和绘画上是同步进行的。中年以后,他主要研学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在草书上用功颇深。中年陆抑非的草书题款,依旧能看出早年书法的影响。线条干净、使转轻盈。这时候的线条单看每一小段,和其行楷书的线质依然接近,自七十年代开始,陆抑非在书法上有了质的飞越。字体结构开始夸张,线条更为凝练,有了一种特有的涩感和韧劲。晚期草书更加强调方折行笔,流畅中见顿挫,涩疾相兼。体势动荡,大开大合,点画饱满,具有画意。书法的飞跃,使得他的绘画用笔更富灵变,内涵更加丰富,气格得到了升华。书写线条的变化,使得他的画风有了很大的变化,成就了陆氏风格,成就了“陆牡丹”。
壮士,请留言!
图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 旨在分享传播,转发仅为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转载标错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推荐
深圳市书法院 只差您一个关注呦~
联系邮箱: 139024489@qq.com
深圳市福田区同德路2-1号(通新岭站B出口)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内容
请在这里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