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18世纪以来,疫苗成为了守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屏障,帮助我们抵御各种传染病并建立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基石。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不断寻求更有效、更快速的疫苗开发方法。近年来大热的mRNA疫苗虽然改写了疫苗开发的速度,却依然面临高剂量和多次接种的限制。于是,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自扩增RNA(saRNA)。这种技术是否能实现“低剂量,强效果”?它又该如何克服当前疫苗开发中的技术瓶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今天,我们将揭开saRNA疫苗的神秘面纱。
图片来源:Istock
saRNA的事迹报道
在大流行席卷全球的危急时刻, saRNA疫苗同样登上了抗疫舞台。与其它RNA疫苗不同的是,它进入细胞后,可以自动复制来源源不断地生成抗原,激发强大的免疫反应,以低剂量便能实现良好的免疫效果。研究表明,针对大流行的saRNA疫苗在动物试验中表现良好,能有效诱导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并已在多个国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日本,saRNA疫苗已经获得了批准,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新的选择。这项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在未来传染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saRNA的构想来源
保守序列(CSE):位于5′和3′非翻译区,包含关键的复制信号。
在设计saRNA时,仅保留非结构区和CSE,移除结构区,以消除感染扩散的可能性,同时保留其自我复制功能。
saRNA的设计方法
saRNA疫苗和传统mRNA疫苗的获得方法几乎一致,主要依赖于DNA模板,该模板携带编码RNA疫苗的抗原序列和启动转录的D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启动子(T7、T3或SP6噬菌体等来源)。通过体外转录,线性化的DNA模板则生成大量RNA转录产物。随后,RNA两端添加5′帽子和poly(A)尾巴,并经过纯化后即可用于制剂和递送。
saRNA的设计优化涉及多个关键部分,例如修饰5′帽子结构、控制poly(A)尾巴长度、引入化学修饰核苷酸、优化密码子使用以及调整5′和3′非翻译区(UTRs)。这些调整不仅影响RNA的稳定性,还影响其免疫反应和翻译效率。然而并非每种改进都奏效,例如,添加假尿苷等修饰虽然在传统mRNA中表现良好,但在saRNA中可能因自我复制过程中丢失修饰而效果有限。
另一个改进方向是从其来源中找到的灵感——通过参考α病毒的基因结构,优化saRNA的UTRs区域和非结构蛋白(nsP1-4)的序列。这些病毒天生具备复杂的二级结构,能够绕过宿主的翻译限制并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基于这一特性,研究人员通过体外进化策略识别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非结构蛋白中的关键突变,这些突变能显著提升亚基因组RNA的表达水平。
三种不同的RNA疫苗的概念:A. 传统mRNA:包含疫苗抗原编码区,两侧有5′和3′非翻译区(UTRs),在细胞中直接翻译成抗原或免疫疗法分子。B. 自扩增RNA(saRNA):包含5′和3′的保守序列(CSE)、非结构蛋白(nsP1-4)基因、亚基因组启动子以及疫苗抗原。翻译后,nsP1-4蛋白形成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复合体,识别两侧的CSE序列,放大疫苗编码的转录本,增加细胞内抗原积累。C. 转扩增RNA(taRNA):使用两种不同的转录本,一种为传统mRNA,编码nsP1-4基因及UTRs,另一种转录本编码病毒CSE序列、亚基因组启动子和疫苗抗原。在体内翻译产生RdRP复合体,放大疫苗编码的转录本,类似于saRNA效果。(来源:参考文献[1])
saRNA疫苗的递送
递送saRNA疫苗是一个充满创新的领域,其挑战主要源于saRNA比传统mRNA更长的特点。目前,开发了多种非病毒递送方式,如脂质纳米颗粒(LNP)、阳离子脂质和高分子量聚合物等,这些方法通过增强细胞内运输和RNA释放显著提高了递送效率。例如,甘露糖修饰的LNP增强了皮内免疫效果,DAA阳离子脂质无需包裹即可保护RNA并诱导强效免疫。此外,有研究还比较了不同递送配方的性能,发现葛兰素史克的专有阳离子纳米乳剂(CNE)表现最佳。
为进一步优化,转扩增策略将saRNA分为两部分,即taRNA,缩短其长度并简化递送过程。这种方法在流感疫苗研究中展现出优异效果,成功诱导了中和抗体。总之,通过递送创新和策略优化,saRNA疫苗正在向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
基于α病毒的saRNA疫苗表达外源基因的机制(参考文献[2])
低剂量 强效果
与传统疫苗相比,saRNA疫苗就像一个自带“扩音器”的信使RNA(mRNA)。传统mRNA疫苗需要较高剂量才能在人体内表达足够的抗原,但saRNA疫苗则不然。它通过引入病毒复制酶基因,在细胞内自我扩增,从而在低剂量下实现更高水平的抗原表达。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疫苗剂量激发更强的免疫反应,不仅更有效,还减少了接种次数。
与传统的病毒载体疫苗不同,saRNA的自扩增虽和病毒基因组复制相关,却无需依赖完整的病毒颗粒,只需通过体外合成便可快速大量生产,并且免疫原性更可控,不容易引发对载体的过度免疫反应,避免了疫苗接种后可能的副作用。这种“轻便高效”的特点,使得saRNA疫苗能够在疾病爆发时快速响应,成为对抗新兴病原体的有力武器。病毒载体疫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自身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即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可能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载体的免疫。这种预存免疫会削弱后续加强剂接种的效果,从而降低疫苗的整体有效性,saRNA疫苗的生产和递送可以与传统mRNA疫苗类似,从而避开这种预存免疫的问题。
那么saRNA会在体内无限复制吗?
saRNA是RNA分子,进入细胞后,它会逐渐被细胞内的核糖核酸酶(RNases)降解。这些酶广泛存在于细胞中,可分解RNA分子以防止其过度积累。saRNA在完成抗原表达和自我复制的过程后,会被这些酶逐步清除。saRNA的设计特点是瞬时表达。它通过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在细胞质中进行自我复制,并转录抗原序列。一旦细胞用尽其转录资源,或者细胞进入免疫清除阶段,saRNA的表达就会停止。因此,它的作用是短暂且自限的。
saRNA疫苗的局限性
过度的炎症反应:为了减少RNA转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比如双链RNA(dsRNA)等副产物,研究者们尝试优化体外转录反应和液相色谱纯化技术。这些方法在传统mRNA疫苗中效果显著,但对于saRNA来说却并非万能,因为在其自我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新的dsRNA中间体,从而增加炎症风险。
固有免疫激活:saR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如RIG-I),诱导强烈的干扰素(IFN)反应。这种反应一方面可以增强免疫反应,但也可能抑制抗原表达,削弱疫苗效果。
临床数据不足:尽管saRNA疫苗在动物试验中表现良好,但目前在人类中的临床研究仍然有限。saRNA是否能在更大范围的群体中保持一致的免疫效果,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结语
saRNA用少量RNA开启细胞内的“生产车间”,快速放大抗原的表达,为人体建立强大的免疫防线。它不仅具备传统疫苗无法比拟的生产速度和灵活性,还以低剂量实现高效免疫反应,为应对传染病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saRNA不仅有潜力在大流行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可能在癌症免疫治疗和慢性疾病预防领域创造新突破。
saRNA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在推动疫苗学进入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普惠的时代。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个微小的RNA分子,将成为我们抵御疾病的强大盟友,为全球健康开辟全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Bloom, K., Berg, F. van den & Arbuthnot, P. Self-amplifying RNA vaccine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Gene Ther. 28, 117–129 (2021).
[2] Silva-Pilipich, N., Beloki, U., Salaberry, L. & Smerdou, C. Self-Amplifying RNA: A Second Revolution of mRNA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Vaccines 12, 318 (2024).
[3] Aliahmad, P., Miyake-Stoner, S. J., Geall, A. J. & Wang, N. S. Next generation self-replicating RNA vectors for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ies. Cancer Gene Ther. 30, 785–79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