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文化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评全国先进集体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芳芳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100个单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98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平凉市文化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近两年,平凉市文化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非遗传承人培训、非遗项目建设、调查研究等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注重阵地建设,先后成立了崆峒武术、平凉剪纸、春官说诗3个传习所。争取非遗保护项目,建设平凉市非遗展馆,落实资金310万元,线上线下展示展销6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产品,形成1个总馆、9家分馆的非遗一条街布局,接待游客、研学和参观团队60万人(次)。着眼于保护非遗生存土壤,鼓励发展非遗工坊、传统手工艺培训室,截至目前举办主题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900多名,构建了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的非遗保护框架。 注重以研助用,承担的4项非遗主题研究课题成功结项,其中1项省级课题形成4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被评为甘肃省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拍摄非遗类微电影和才艺视频10余部,先后编辑出版《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等“非遗”资料20余部3万多册,开发文创产品十多种。 注重品牌打造,把展示宣传作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方面,参加全国、全省非遗展示展销和文创大赛,在国家文化云设立“展非遗”栏目,举办“剪平凉·赞甘肃”剪纸展。做客《听,这里是甘肃》访谈节目,阐释解读非遗项目。先后多次组织平凉剪纸、崆峒武术等项目赴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展演。市文化馆崆峒武术传习所5次被央视、3次被新华社采访宣传报道。坚持每年举办各类大型展演和非遗“五进”活动,推动非遗项目登上民星大舞台、走进社区、乡村、军营和学校。坚持每年春节举办全市非遗调演、春官诗说诗大赛和唱大戏、猜灯谜等非遗活动,每年参与群众达到50多万人(次)以上。 除此之外,坚持探索非遗开发模式,把非遗资源整合为崆峒山大景区的一个特色街区集中展示,形成“主题园区+非遗展馆+节会旅游+非遗演艺+研学游+产品融合”六个模式融通的机制,打造“非遗+旅游”“非遗+团建研学”等融合模式,线上线下催热“非遗购物节”,推动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发展。引导20多个非遗产品参加第九届尼泊尔国际贸易博览会等国际贸易,收获订单百万元。
编辑:孙 瑞
审核:刘 杰
监制:冯宇强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