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子张篇(容众)

文摘   2024-11-14 20:03   山东  





主讲
恒宁(醍醐)



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论语》的子张篇。这一篇,一共二十五章,主要都是孔子弟子的语录。其实在《论语》的前面的不同章节当中,零零散散的也有不少孔子弟子的语录。但是这一篇比较集中。

我们今天来看三则,这个是子张的语录,首先看第一段。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这是古时候的贵族阶层,后来引申为道德高尚的人士。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士,见到危险也不害怕,甚至敢于为了安抚他人或者救护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危致命,见到危险也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没有那么惜命,不会贪生怕死。然后真正的士,道德高尚的人士,当得到什么名利的时候,会仔细地思考一下,自己将要得到的这个名、利,是不是符合道义?如果符合道义再接受,不符合道义可能就拒绝。所以呢,真正的士没有贪心。

然后又说,真正的士在祭祀的时候,你会看到他所有的行为动作都表现出来了,那种恭敬心和敬意。因为祭祀是庄严的、郑重的场合,绝对不能态度很敷衍,不恭敬,所以祭祀的时候,任何细节都要体现出我们的恭敬。穿衣打扮也是的,要是参加重要的祭祀活动,要穿适合的服装。然后可能还要敬献一些祭品,那么祭品的摆放,祭器的摆放,以及祭祀时的仪式、仪轨,都是有讲究的。这一切都含着一种敬意在其中。

然后丧思哀,真正参加丧事活动或者办丧事的时候,从内到外的,有一种哀痛的感情,因为这个是对于死者的缅怀,也是让在场的人觉得比较合理,比较如法,我们不可能去参加丧事活动的时候还表现得特别喜悦。

子张呢,他算是孔子弟子中的好学生之一,他就说了这么一段话。说: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士,不会贪生怕死,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得到任何的名利之前,先思考是否符合道义,祭祀的时候充满恭敬心,参加丧事活动的时候表情严肃,心里可能是哀伤的,这样是很合适的,很合理的。

讲得还不错,然后再看下一段。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这个「亡」通「无」。

子张说:就说一个人,他执著了解道德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他自己奉行道德,但是他却不弘扬道德的话,这样是遗憾的,这个德在他那儿有或者没有,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仅仅是这所有人类群体当中的一位,他了解了道德,或者奉行了道德,但是如果不弘扬,其他人不知道,那么仅仅一个单个的个体拥有道德,那么对于人类整个的群体来讲,影响力太小。所以,道德要弘扬,要发扬。

然后,信道不笃,我们既然信奉道的重要性,我们就要踏实地行道,要行道,不能说天天把「道」挂在口头上,但是自己的言行不符合道,这是不合适的,其实是一种行道的状态和精神。

「焉能为由,焉能为亡」,就是说如果不能好好地弘扬道德,如果信奉道德,却不付诸于实践的话,那么这个道与德在你这儿有和没有也差不多。意思是,我们要发扬并且实行,他强调的是这两个要点。

孔子的弟子呢,严格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所以他们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到跟孔子的是高度一致的。

然后再看下一段: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这一段呢,子夏的门人,子夏其实也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门人,也就是子夏的学生,也是他的弟子,问交于子张。

问子张说:我们应该怎么样与人打交道啊?

【子张曰:“子夏云何?”】

然后子张就说:你的老师子夏是怎么说的啊?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然后子夏的这个弟子就回答说:我的老师说,「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就是我们要有选择性地交朋友,我们要亲近善友,感觉值得交往,我们就跟他交往,不值得交往的,我们就拒之门外,保持距离。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然后子张就说:「异乎吾所闻」,哦,你老师是这么教的吗?这跟我听来的夫子的教法有所不同呀!真正的君子啊,心量广大,尊贤而容众,他虽然尊敬有贤德的人,把有贤德的人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去崇敬,同时他能够包容不具备贤德的人。就是心胸广大,能包容一切人。

「嘉善而矜不能」,虽然他赞许善好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善好行为的人,他也能包容。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这个子夏他心量广大,他说:如果我真的是一个大贤人,那么有什么人是我不能容的呢?我要是真的心量广大通四海,像虚空一样,什么人我都能包容他,所以我不会排斥任何人。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那么,如果我不是一个具备贤德的人,别人自然就把我拒之门外了,我也没有机会去拒绝别人了。

总之,子张的观点就是:心量真正广大的话,我们不一定只亲近善友,我们要包容所有众生。这些优秀的众生,我们可以尊敬他们,向他们学习;不够优秀的,我们包容他们,慢慢地教导他们,教育他们,可以这样。

要是看这个观点的话,子张确实比子夏的心量稍微要广大一点儿。也就是说,子张在老师孔子的基础上,有继承、有发扬,孔子之前的观点类似子夏,其实就是说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毋友不如己者」,我们要交就交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差的人就少来往,本来孔子也是类似的观点。所以子夏他是继承了孔子的观点,但是子张在孔子的基础上又有发扬,可能他慢慢的境界又提升了,他就觉得虽然他不好,但是我可以接纳他,我可以包容他。

那么《论语》把子张的这些观点收罗进来,尤其是在孔子的观点基础上进行生发、拓展或者更新创造的言论也包纳进来,就说明其实儒家思想它也是有开阔的心胸的,他是把认为对的都收罗到一起。无论是孔子这个大圣人讲的,还是孔子的弟子那些贤者讲的,只要是好的就都收罗进来了。

那么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呢?也要看情况,看是在修行的初期,还是中期,还是后期。如果在修行的初期,有一些狐朋狗友天天叫着我们去玩儿,吃喝玩乐,绝对会影响我们的修行,那我们真的还不能去,真的是要远离,保持距离;到了中期,稳定稳定,可能适当地交往;到了后期,我们都在性体上稳的不能再稳了,看什么都梦幻泡影,善友恶友都梦幻泡影的时候,就可以像子张一样,说我心胸广大,所有人都可以包容,我都可以交往,而且我不被他所染。

所以呢,依着我们各自的修行阶段去做决定,到底什么时候交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样的朋友多交往,什么样的节约时间少交往。

今天就先学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