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在征战中淬炼的铁血劲旅

政务   2024-11-08 18:33   河北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支从井冈山地区诞生、成长起来的劲旅,从组建为红六军团到整编组成359旅,再到高举进军新疆屯垦戍边第一野战军第2军之帜,这支铁血劲旅的血脉得到传承,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历经4次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北上破袭南浔路


  1933年6月12日,湘赣省军区奉中革军委电令,组建红6军团。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为了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中央军委令红6军团主力17师北上,配合16师破坏南浔铁路。
  1934年1月26日,在红6军团军团长兼17师师长萧克的领导下,17师出发北上。北上期间,国民党的飞机飞来轰炸;过了袁水,国民党军又从四面八方前来堵截;打了黄沙之后,16师与17师会合,后转战到瑞昌的小坳村。师委决定,16师留在大、小坳地区牵制尾追之敌;17师于2月17日黄昏抵达中革军委指定的德安县马回岭车站附近,准备破坏铁路。此时,敌人增调了重兵,守备严密。红军队伍因地形生疏,雨夜泥泞昏暗,加之缺乏破路器材和经验,没有完成任务。面对围上来的大批敌军,17师立即转战至德安县的九渡源和上、下陶庄一带山区,准备寻机再去破路。后国民党军8个旅都围了上来,17师便利用雨夜摆脱了敌人,到铜鼓县的幽居村后与16师一起战至浏阳坳。由于敌情严重,两师首长开了紧急会议,决定17师回师湘赣,16师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报经中革军委批准后,17师启程南返,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抢渡袁水,终于顺利回到了湘赣苏区。
  这次北上行动,萧克称之为“小长征”。在此期间,17师纵横驰骋,在白区走了2500余里,在红区走了500里,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46个团),打垮了敌人6个团,冲破了敌人5次大兵团的战役包围,起到了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作用。部队在运动中得到了抗击强敌的锻炼和磨炼,为红6军团后来的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7月23日,红6军团收到了中革军委发来的训令,令该团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开辟新的根据地,并同红3军(贺龙为军长)取得联系。训令指定任弼时为中共中央代表,“并与萧克、王震3人组织6军团的军政委员会,弼时为主席”。
  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6军团9700余人从江西省遂川县的横石、新江口一带出发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指战员们昼夜兼程,通过藻林、左安、高坪等地,突破了敌人4道封锁线,于11日中午到达湖南桂东县寨前圩。8月12日,红6军团在寨前圩召开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当晚,红6军团继续踏上征途。在敌人重重包围中,红6军团一路转战,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胜利会师。
  红2、红6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率领下,向湘西地区发动了攻势,取得了很大胜利,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后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初,红2、红6军团和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后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同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从1934年8月7日横石启程,到1936年10月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红6军团是长征中历时最长(共两年两个月)的一支队伍,不仅沿途播下革命的火种,更为中央红军的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南征北返百战归


  抗日战争末期,中共中央决定派遣359旅主力南下,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并打通南北通路,以便进一步开辟粤赣边抗日根据地。
  359旅的前身就是红6军团,抗战期间驰骋在晋察冀边区,被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授予“模范党军”和“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回师陕甘宁边区后,395旅又创造了建设南泥湾的奇迹。
  1944年11月1日,以359旅为主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誓师出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检阅了部队。10日,5000余人的南下支队在王震、王首道等的率领下开始了南征,先后突破日占区,渡过黄河,南征到豫鄂皖湘赣边区,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5师胜利会师。1945年2月24日拂晓,南下支队全部渡过长江,开始了建立湘鄂赣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经过4个多月的发展,南下支队在湘鄂赣边壮大了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给日、伪、顽以有力打击。
  1945年6月下旬,南下支队接到了党中央电报指示:“……南进到湘粤边区,与广东部队直接配合,发展南方局面。”于是,南下支队决定留下少数部队留守湘鄂赣根据地,由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继续向南挺进。在2000余里的战线里,敌人对南下支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南下支队已挺进到了粤北南雄境内,但部队却遭遇到国民党重兵的围攻,被切断了与东江纵队会师的道路,形势十分危急。在向中央请示报告后,王震奉命立即率部北返。队伍在崇山峻岭中向北疾进,重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地区;突出重围后一路北上,在鄂南与郭鹏率领的3支队会合;最终回到中原与李先念部会师,恢复了359旅的番号。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395旅作为前卫部队开始了中原突围。在王震的直接指挥下,359旅继续北返,在敌人的重兵围堵下日夜行军,一路辗转苦战,于8月29日回到陕甘宁边区与警3旅胜利会师,9月27日回到延安,受到党中央和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

  回顾359旅的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自1944年11月10日从延安出发,行程2.7万余里,途经8省地域,大小战斗300余次,冲破敌人100多道封锁线,终于在1946年9月胜利返回延安。这个艰难的长途跋涉过程,堪称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泽东誉为“第二个长征”。

进军新疆建奇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当年6月,第一野战军的1、2、7军编成第一兵团,在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指挥下,开始了向大西北进军。2军的前身主要是359旅,在陕中战役、扶眉战役等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2军浴血奋战,起到重要作用。接着,2军在扫灭胡宗南残部,解放西宁,进军酒泉、安西重镇等诸多战场上大显神威,兵锋直指新疆。9月25日、26日,新疆军政当局通电起义。
  10月12日,2军政委王恩茂和军长郭鹏率领所部组成左路军向南疆开进。由于汽车量少且老旧,加上补给困难,首长让一部分车辆将哈密一带的部队运至焉耆;另一部分车辆将酒泉的部队运至鄯善,各部队再徒步向目的地前进。
  2军在进军新疆的征程中又一次经历了极限挑战。尤其是5师15团,为了早日完成平叛任务,战士们选择了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沙漠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经常难睁双眼,一整天喝不到一口水,但大家团结友爱,凭着顽强的毅力前行,15个昼夜行程750多公里。最后部队于12月22日胜利到达和阗(1955年改为和田县,1988年设和田市),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叛乱计划。人民解放军总部和第一野战军得知了15团的英雄壮举后,予以通电嘉奖,称赞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
  1950年2月,5师独立团接到进军阿山的任务,途中要经过封冰的沼泽地带。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厚厚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战士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踏雪行进了18天。3月3日,独立团终于抵达了承化(今阿勒泰市),完成了进军北疆重镇的任务。
  进军新疆是一场大规模、远距离的艰苦行军,2军发扬长征精神,再次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了最后一次长征。他们进军新疆后铸剑为犁,担负起了卫国戍边的伟大任务,为祖国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往期推荐

城乡基层这三件事,总书记格外关注2024-11-07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主要有哪些要求2024-11-07

让“一条街”带火“一座城”——河北唐山丰南区政协为“河头老街”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言2024-11-07

1972年:尼克松在上海的那些事儿2024-11-07



文章来源:《文史精华》2024年第9期
作  者:曾繁斌
责任编辑:李胜男  刘博
欢迎投稿:hebeizx2024@126.com

点个「在看」

河北政协
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信息发布平台,政协就在您身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