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顺,有这样一群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走读式”到附近蔬菜基地务工,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田间地头一直有她们的身影,汗水洒在埂垅间,笑容洋溢在脸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在菜地里挣钱,鼓起了“钱袋子”,挣出了幸福。
11月25日,早上7点多钟,广顺镇来远村50多岁的袁脆幺骑着电瓶车把孙子送到镇上的长顺实验学校上学后,就来到位于来远村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里务工。
走进菜地里,绿油油的西洋菜长势喜人,一大片向远处铺开。袁脆幺拿着菜筐,找了一垅菜地,按照一定的尺寸,右手摘着西洋菜尖,摘满后放到左手上。当手拿满菜时,她取出一根绑带绕了一圈,紧紧地捆好,再放到菜筐里。
“一天能摘一百七八十斤,按一斤七角算,一天有一百二三十块钱,摘多得多。”袁脆幺开心地说,“这里上班很自由,想那时来就那时来,想那时走就那时走,我一般上到下午五点,就要去接孙子放学回家。”
60多岁的宋杏芬也是来远村村民,和袁脆幺负责一垅。她一边摘菜一边搭话,“这个蔬菜基地对我们帮助还是很大,让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做活路挣钱,在这里做很好,不拖欠工资。”
以前,宋杏芬的生活却不是这般场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路又重,不勤劳就没收成,一年到头也只够一家人吃。
随着长顺县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彻底改变了百姓的传统种植方式,百姓不仅把土地流转了出去,还可以在基地务工,领取双份“工资”,鼓足了百姓的“钱袋子”。
“我家有七八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了,一亩八百块钱,一年也有五六千块钱,还可以在里面做活路,比以前好多啦。今天发工资了,这个月做了十多天,有一千多块钱。”宋杏芬喜笑颜开,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宋杏芬拖着菜筐向前挪了一下,菜地越摘越宽,她用木板把摘过的西洋菜根干压了下去,用力踩了踩,又继续摘起菜来。
据贵州绿格子农业开有限公司员工李林介绍,西洋菜根干长满根须,用木板踩压下去,主要是让根须和地面更好接触,采摘后三四天施肥,二十来天又可以采摘。
据了解,广顺镇来远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总面积1000亩。其中,发展西洋菜540亩、枸杞460亩。2023年,引进贵州绿格子农业开有限公司经营,采取“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以来,一直采摘,一天没停过,一天要卖两万多斤,主要卖往广东、香港、澳门、上海等地方。”李林表示,基地每天都有人务工,少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多的时候有八九十人,工资最少的都有三千多,最高的有五六千。
近年来,长顺县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围农兴工、促旅聚人”发展战略,以发展壮大“1+2+N”产业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加快建设省会城市高品质生态农特产品保供直供基地。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力争达43.93亿元、年均增长8%,蔬菜年种植面积21万亩(次)。
图文|雷春琳
编辑|杨洋
一审|李良科 二审|杨如禹 监审|苏林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品长顺”微信公众号
“看长顺”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