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十九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瑞兵;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兼),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石秀萍。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出席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山西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二十大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建设健康山西为统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全省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夯实健康根基。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山西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实现“少得病、不得病”的目标。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增长到94元,28类免费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接种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9.29%、79.19%,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5.26%。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健康知识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的25.40%提高到今年的27.64%,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7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目标。 二是创新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依托山西白求恩医院、省肿瘤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临汾、运城、长治、大同布局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4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较建设前平均增长47.5%、65.9%、45.6%,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89.6%。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正在加快推进。 着眼“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以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行动为抓手,兜牢基层服务网底。依托乡镇卫生院,3年建设91个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次中心。今年首次将328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实施“双千行动”,为村医每月补助1000元,每年支持1000名村医大专学历提升,稳定村医队伍。同时建立基本药品配送保障机制,让村卫生室“有人看病、有药治病”。 着眼“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以“每个县要有1—2所好医院”为目标,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支持5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创新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累计下派3000多名三级医院高年资专家驻点帮扶县医院,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向县域倾斜等政策引导,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88%以上。 三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全面落实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三医”改革举措。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服务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运行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格,调增部分由医保统筹补偿,减轻群众医疗负担。2023年,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较上一年缩短半天。 四是持续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我省从2022年起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围绕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省政府连续两年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2023年,新建、改扩建了117所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增加了1.24万个托位,实现了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给予财政补助。明年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路径,全省80%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两年改扩建护理型养老床位1333张。全省登记在册的医养结合机构121所、床位2.5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达到97%以上。 五是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面推广“一号管三天”、入出院“一站式”服务、预住院“一提前”服务等“六个一”优质服务。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影像数据互通共享。在全省1447所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惠及56.2余万人次,节省费用7600余万元。“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接入4759所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已达2万余人。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预防接种证办理、户口登记、居民医保登记等7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理1.5万余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下一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一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坚强保障。谢谢大家!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山西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新成效?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一体化改革体制优势,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 一是紧扣“一体化”,巩固改革成果。落实山西省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出台县级医疗集团管理规范、县级医疗集团文化建设两个地方标准,通过法治化、标准化手段巩固县级医疗集团法人实体和行政、人员、资金、绩效、业务、药械“六统一”管理,为守护基层群众健康提供保障。 二是系统“提能力”,夯实服务基础。围绕“县强、乡活、村稳”,实施县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和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行动。96.7%的牵头医院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38%达到推荐标准;7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能力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医保接通结算全覆盖。采取“县域招聘一批、上级派驻一批、调剂补充一批、巡回医疗一批”的方式,累计补充村医7700余名,实现村医服务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坚持“上下联”,加大资源下沉。发挥“千名医师下基层”“百师千徒”载体作用,健全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帮扶机制。46所三级医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常年驻点帮扶171所县医院,142名省级中医药专家与1671名县乡人员建立师徒关系,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服务基层群众43万余人次。 四是促进“信息通”,强化数字赋能。近三分之二的县医疗集团建立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高平、阳曲、盐湖、万荣、孝义等县区探索开展“5G+医疗”试点,推广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五是聚焦“整合型”,完善健康保障。运城市在全市域探索以改革为动力,构建医、防、康、护、养一体化服务新体系。太原、长治、晋城和介休、乡宁等市县依托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推广慢病管理、连续诊疗、健康乡村、康复医养等整合型服务模式。通过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推动分级诊疗,县域门诊次均费用、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年住院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一体化改革升级版,不断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让基层老百姓享有更多就医获得感。谢谢!
近年来,我省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瑞兵:
感谢您对人口工作的关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工作,持续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保障和供给,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年9月,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明确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奖励延长产假60天,男方护理假15天,子女不满3周岁每年育儿假15天,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可以分别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婴幼儿保教费。在生育医疗支持方面,今年10月1日起,将取精术、取卵术、人工授精等13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税收支持方面,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二是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三年行动。在全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新时代婚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全覆盖。持续开展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创建活动,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太原煤炭气化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3年,全省117个县(市、区)每县建设1所公办综合托育机构,承担示范性和指导性功能作用。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根据实际入托人数和月数,按照独立托育机构每月500元、幼儿园托班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补助。今年八月,省卫健委等11部门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十七条具体支持措施,为全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是鼓励引导地方探索创新实践。截至目前,我省长治市、吕梁市以及阳曲县、昔阳县、高平市、泽州县、乡宁县等市县,在婚嫁、产检、分娩、育儿、入托、教育等方面出台奖补政策。其中,长治市对2021年5月31日起生育二、三孩家庭,分别享受一次性补贴3000元、5000元;吕梁市将从明年1月1日起,对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对符合政策生育一、二、三孩家庭,分别给予2000元、5000元、8000元一次性奖励。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群众生育、养育、教育难点堵点问题,加强政策保障供给,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谢谢!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请问行动实施以来,在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兼),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秀萍: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素养、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群众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提升。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传播活动。我省作为国家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省,大力推动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动员1029万名居民使用“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提高健康知识可及性。开展爱国卫生月、体重管理年及各种疾病防控纪念日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和“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引导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库,连续四年举办健康科普大赛,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的作用,让健康知识更专业、更可信。通过各类媒体和平台高频次发布健康知识,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健康科普传播力、影响力。在此,要对积极参与健康科普的媒体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也希望大家制作出更多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将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二是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不断优化。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居民。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近视、超重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干预。2023年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重率分别比2022年下降1.29和0.92 个百分点。面向老年人,开展营养改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等行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98%。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筛早诊早治,今年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完成了2万余名上消化道癌高风险人群筛查干预任务。
三是健康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镇健康细胞建设,全省已经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县区44个、国家卫生乡镇36个。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16个、省级拓展到65个;创建健康小屋、健康食堂等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1776个。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在1个市、14个县开展健康乡村建设,晋城市被评为国家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10月份在晋城市召开了全国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
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健康优先的规划、投入和社会治理政策法规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努力交出一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山西答卷”。谢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请问我省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建设中医药强省为统领,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按照“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工作思路,一方面,扎实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群众高品质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同时,布局8个国家中医药重大建设项目、177个国家及省级中医优势专科、11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中医药服务更精细更优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每个市、农业县都至少有一所公立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中医馆,真正做到了“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哪里,中医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合力推进。支持山西中医药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4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聚焦将中医药疗效“讲清楚、说明白”,下达1000余项中医药科研课题,建设40个创新团队和40个重点研究室。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获批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培养1名全国领军人才、82名全国青年拔尖人才,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傅山”工程,评选50名省名中医,培育500多名省级优秀人才、1600多名基层人才、1700多名西学中人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 三是中医药交流传播持续深化。牵头成立中部六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联盟,深化与东盟国家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打造以广誉远、振东制药、亚宝药业为龙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支持各地在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600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使中医药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数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中医药文化教育,成为潜在的中医“粉丝”。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掀起“中式养生”新风潮,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总要求,全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在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人才支撑、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中医药贡献!谢谢!
去年我省组建了疾控局,10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请问一年来疾控工作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从哪些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兼),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秀萍: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对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省疾控局成立以来,一手抓体系改革、一手抓疾病防控,各项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疾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疾控局并挂牌运行。11个市、117个县疾控中心和监督机构全部整合到位。省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完成,加挂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创新医防协同融合机制,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落实33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全力构建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统一高效、反应灵敏、保障有力的疾控体系。 二是疾控核心能力有效提升。今年,我们在全省疾控系统开展大学习、大练兵等活动,加快提升核心能力。在监测预警方面,常态化开展病例报告、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多渠道监测。建设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传染病信息互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传染病监测多点触发和早期预警。在检测检验方面,建成全省唯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重大传染病防控与诊治实验室列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在24小时内筛查120余种已知病原体。在应急处置方面,依托省疾控中心组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各市县建立应急小分队,开展巡回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实施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建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遴选培养公共卫生领军人才,组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接种、地方病等职业技能竞赛。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大国家战略,与有关省份、部门、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项,科研立项7个。 三是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持续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各类重点传染病防控,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坚持多病共防,落实“日监测、周分析、月评估”工作机制,全省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平稳。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五种地方病以县为单位达到国家消除或控制标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有效控制。在950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双随机”监督执法任务完结率连续5年保持100%。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疾控体系,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夯实疾控工作网底,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促进社会共治,推动我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非常感谢省卫生健康委三位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 总监制:刘世雯 监 制:祁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