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教育志向,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近期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已陆续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名家解读,敬请关注。
陈立群,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曾任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2019年9月,他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2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同年6月,荣获中共中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热爱教学,乐于传播知识,注重创新思维,积极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怀、报国使命与强国理念融入课堂与管理中,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观念,志向成才。他始终牢记初心,真诚为民,退休后拒绝了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毅然前往黔东南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支教。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他心怀大爱,无私奉献,始终将帮助贫困家庭儿童的求学成长视为己任。在支教期间,他翻山越岭,走访村寨,进行家访并资助了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的所有乡镇,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支教助学的事业中。
“我就是一介书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书,做好我的教育工作。不求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个心愿就是让更多的苗族孩子走出大山,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陈立群
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更是一项事业,是一份志业。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教育领域的使命体现,是从贫穷国家建设大教育到强国办强教育的号角,也是对“四有”好老师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学习教育家精神,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的一次深刻再认识。教师是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是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更是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
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而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则决定了教育的吸引力。
教育家精神源自内心,是基于对教育的热爱。对于真正的教育家来说,教育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而是持续付出并从中获得价值感与幸福感的志业。这种精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风范,引领着稳定而鲜明的教育文化,影响着更多人相信教育、投入教育。
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因为人本质上是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一个人的脊梁。读书人的一生必然经历精神的锤炼、意义的追寻以及灵魂的叩问。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具备使命意识,拥有文人风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最终需要体现在教师自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上。
教育应逐步从专注“术”转向深耕“道”。
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在于反思人类发展之路,探索如何让教育回归其本质——“道”。教育的“道”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遵循教育和教学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依道而行。从历史的视角看,教育家精神即是守正创新,是站在高处引领的顶层设计,接下来需要依循教育规律办学。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遵循教育规律。
追求教育家精神并非盲目蛮干。当前,我们过多地陷入了机械重复的泥潭,忽视了创新思维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管理学校,将高标准融入日常的每一刻、每一事。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尽量少一点急功近利。
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摒弃急功近利之心,更多地敬畏并追求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即教育的“道”,以此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一线教师追求教育家精神或许是一条漫长之路,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够参与并见证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壮丽征程,本身就是无上的荣耀。
对于广大师范生而言,陈立群老师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和仰望的榜样。作为师范生更应当积累深厚的学养和培养过硬的专业能力,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同时,应当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师范生的教育追求之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师范生们要用心去感受教育的情怀与智慧,汲取那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学习和反思,师范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明确教育使命。
此外,师范生们应以实际行动践行前辈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教学实习,师范生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师范生们将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的教育事业将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辉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师范生们的追求与奉献,将为教育的明天注入希望与活力。
转自:中国教育报
图片来源:央视记录片
文字编辑:满钰 宋文涵
本期编辑:李晴
监制:教师工作部师德师风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