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航道招标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地缘政治博弈升温

时事   2024-11-30 08:50   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启动了巴拉那-巴拉圭河航道(Hidrovía Paraná-Paraguay)30年疏浚和航标维护特许经营权的国内和国际招标。这条航道承载着阿根廷80%的对外贸易,其私有化旨在减少政府开支。然而,这项招标将外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排除在外,引发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广泛关注。

招标规则第16条明确规定,“由主权国家或国家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实体”不得参与投标。这条规定直接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CCC)的子公司上海疏浚公司(Shanghai Dredging Co.)排除在外,因为它是一家国有企业。

当地媒体报道称,上海疏浚公司并非传统的私营企业,而是CCCC的子公司。CCCC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其项目执行与北京的战略利益密切相关。除了疏浚和港口维护等基础设施项目外,CCCC还负责在中国南海建造的人工岛。

在巴拉那-巴拉圭河航道项目中,将CCCC及其子公司上海疏浚公司排除在外,标志着阿根廷米莱政府试图充当美国的马前卒,限制中国在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阿根廷选择将这一战略资源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其落入与外国大国地缘政治利益相关的企业手中。

自2021年原特许经营权到期以来,阿根廷港口管理总局(AGP)接管了航道的管理,并实施了一个涉及七个省份和八个部委的管理方案。然而,这一模式暴露出协调和效率方面的问题。AGP将疏浚和航标维护工作分包给了之前的特许经营商Jan de Nul和Emepa。2022年启动的一项国际招标在丹麦的Rodhe Nielsen和中国的CCCC上海疏浚公司等投标方提出异议后被取消。

在此背景下,目前的招标旨在实现航道的长期特许经营,以确保这条战略航道的现代化、维护和安全。

欧洲公司在此次招标中占据主导地位。潜在的竞争者包括目前的运营商Jan de Nul,以及比利时和荷兰的其他公司,如Boskallis和DEME Group,这些公司以其在疏浚工程方面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而闻名,并在国际项目中拥有良好的业绩,使其成为巴拉那河航道控制权的主要竞争者。

巴拉那-巴拉圭河航道全长超过3400公里,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商业水道,连接着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等国,方便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运往国际市场。

现任政府制定了一项计划,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安装雷达和卫星跟踪系统以提高安全性和控制毒品走私等问题。此外,计划将航道加深至39英尺,并根据技术研究结果考虑进一步加深。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阿根廷相对于巴西和乌拉圭等邻国的物流竞争力。

尽管中国企业被排除在航道招标之外,但哈维尔·米莱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在G20峰会期间,米莱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以加强双边关系。阿根廷需要维持与中国的5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这对其捉襟见肘的外汇储备至关重要。

尽管米莱与唐纳德·特朗普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决策,尤其是在巴拉那河航道等问题上。

私有化巴拉那河航道的想法并非新鲜事。在毛里西奥·马克里政府时期,招标文件已准备好在2021年特许经营权到期前实施。但在政府换届后,该提议被放弃,转而由AGP进行国有化管理。现在,新一轮招标标志着阿根廷转向长期私有化模式。

阿根廷新大陆
由阿根廷《新大陆周刊》创办,为阿根廷当地华人以及为中国大陆网民提供范围广泛的原创性新闻和各方面资讯,是阿根廷与国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