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心为境转:找回自我,放下攀援之心

文摘   文化   2024-11-22 20:09   北京  


老子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如来说

众生颠倒、妄执为我、心为境转、缘生如幻、能所双亡、回头是岸



这一章老子再次告诉我们要向内返还而不要向外攀缘。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开篇提出三个疑问,这三个问题都是对于“我”来说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对于“我”来说,“名与身孰亲?”名利与身体,哪个更亲?“身与货孰多?”身体和身外之物哪一个更重要?“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个是病?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大家必须要先搞清楚,那个“我”到底是谁?搞不清楚就只是想当然。

事实上,这个“我”,若境界低一点来讲,就是以自我意识作为“我”,也就是攀缘心;境界高一点来讲,就是妄执为“我”的末那识、唯识学所说的“第七识”。

那么从攀缘心也就是自我意识的角度来看,身体与名利,肯定是先有身体,然后才有名利,所以“身”肯定比“名”亲。身体与外物,肯定也是先有“身”才有“物”,所以“身”肯定比“物”重要得多。

“得”与“失”在自我意识的观念中,肯定是认为有得到、有收获是很好、很开心的,而亡失了、失去了是很难过很不好的,所谓“病”。但是实际上一旦生出一个自我意识并且获得一个身体,就已经是“病”,这就是佛家所说的“颠倒梦想”“如梦如幻”,是攀缘心在作怪。

所以其实“得”——获得,是一种病;“亡”——放下、把妄想去掉,反而是不病。也就是说,攀缘心一旦获得什么,想获得身体、物质、名利,都是病,是执着于虚幻不实的境相,而放下这些执着、去除攀缘心,是不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所以,我们想获得什么,也就是“爱”,“甚爱”就是很喜欢这样那样、很想夺取,事实上是“大费”,就是攀缘心往外走,耗费。


“多藏必厚亡”,藏一大堆东西,占有一大堆物质,那么你的心就亡失了,被物所夺了,这就是佛说的“心为境转”。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修行是要反过来,不能让心被境转,不能被物所牵,不能攀缘。要回头,往回走,所以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就是不去攀缘了,不去爱,不去夺取、占有;“知止”,就是攀缘心不动了,不再求这求那,这样“可以长久”——回到本体。


只要不往外攀缘,“能所”就会双亡。攀缘心不执着在所上,能和所就分离,一旦分离二者就消失。由于攀缘心是要依附于相才会产生,不执着外相,它就回到本来,回到自性,就可以长久。


本文摘自《老子禅解》


- End -

作者简介:  谢国仲,致力于传播道教的性命修养之学。著作《老子禅解》2016年于东方出版社出版,其特点是“老子说”与“如来说”对照的新颖形式,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阐释。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活法
人活在世的差距是人所经历的人生和事业的活法️!也就是你怀有了美好的心灵还是丑陋的心灵!稻盛和夫说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培育美好的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