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场35+,你是职场大龄‘瓶颈’,还是跳槽‘杠精’?”
Hi,我是小英姐姐。
最近,小米的一位前员工在网上爆料,说自己35岁被裁后,简历投了100多份,全都石沉大海。
最后一气之下,他做了两个“反常规”的操作:
第一,把原本写的2万月薪,直接调成了3万;
第二,干脆把简历改成了全英文。
结果呢?出乎意料——面试邀约居然一个接一个来了!
“我35岁了,在小米干了7年,结果还是被优化了。
失业后,我投了100多份简历,根本没人理我!我以为是年纪大了,市场不吃我这套了。
结果我一生气,干脆把原本2万的期望薪资升到3万,还把简历换成了全英文。
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好几个面试邀约!
现在我在一家外企干得风生水起,月薪比原来还多了50%。”
难道说,职场真的不看年龄,只看“你敢不敢狮子大开口”?
或者说,英文简历就是“镀金神器”?
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职场潜规则,值得我们深思。
正文
首先,咱得承认一点,35岁职场人的处境确实尴尬。
你跳不上去,可能是因为领导觉得你潜力有限;
你跳不出去,可能是因为你已经不再是“香饽饽”。
毕竟,企业更愿意花钱培养一个25岁、精力旺盛、听话好使的年轻人,而不是35岁、资历老成、还动不动就跟公司谈条件的“老家伙”。
今年3月,某招聘平台发布了一个数据:35岁以上的职场人,投递简历的成功率要比35岁以下的人低40%。
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心里一凉?这还不算,很多公司在招聘启事上直接写明“35岁以下优先”,甚至有些互联网公司已经默认了“35岁+”就是“高危群体”,宁可多花点时间培养年轻人,也不愿意“接盘”那些“经验丰富但思想老化”的中年人。
但问题来了——小米这位35岁的老哥,为什么反而能在“涨薪”之后反而获得更多机会呢?
涨薪+英文简历,是“阶级跃迁”,不是“作死操作”
第一,薪资上调,打破了“廉价劳动力”的标签。
很多35岁职场人,往往会因为失业的焦虑,主动降低薪资期望,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能找个工作就不错了,薪水还能有啥要求?
但你忘了,企业招聘时是有预算的,你开价太低,反而会让HR觉得你“没啥硬货”。你想想,一个35岁资深员工,开个2万的月薪,HR心里会怎么想?——“这人到底啥水平啊?是不是能力不行,靠低价竞争?”
相反,当你把薪资调高,比如3万,甚至更高,HR反倒会觉得你有“底气”,你是有足够的职场价值、经验才敢这么开价。
职场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值钱,别人更不会把你当回事儿。
第二,英文简历,是“职业定位”的精准信号。
当你用英文写简历,某种程度上你是在告诉对方——“我具备国际化视野,我可以胜任更高端、外企或者跨国项目的工作。”
这不仅仅是简历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职业路径的“升级信号”。你想想,外企HR看到一份全英文简历,心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人有外企背景、国际项目经验,他的定位肯定比那些只会写中文简历的人高端。
35岁职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年龄,而是“自我贬值”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过了35岁就不能玩了,职场天花板就是来“优化”你的。其实,真正限制你的,根本不是年龄,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贬值”。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35岁的人,跳槽的时候,简历上写的东西根本没啥新意,甚至连职场关键词都还是几年前的老套路。
比如,你现在还在用“团队协作”、“执行力强”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自己,那你真的是“活在过去”了。
现在企业需要的是“跨界能力”、“资源整合”、“全球视野”这些新鲜且有深度的职场技能。
所以,35岁职场人最该做的事情,不是担心被裁,而是重新定义自己的职场价值。
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现在的优势是什么?
我在市场上能提供哪些独特的价值?
我的“稀缺性”在哪里?
如果你能在35岁时,找到自己的“稀缺点”,那你的年龄根本不会成为障碍,反而是“经历值”加分。
➤
35岁不是职场的“分水岭”,而是你能不能“重估自己价值”的试金石。
年龄焦虑不是你被淘汰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你没有找到匹配自己优势的职业赛道。
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欢迎评论留言。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咨询,欢迎后台私我!
END
比亚迪员工爆料:我985本科,职级f1,干了3年升到f2。同年毕业的同学去读研了,今年进来直接e1,薪资是我的两倍,啥也不会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