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
史上四大天府的前世今生
应天,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你一定知道张艺谋的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对啦,金陵就曾是南京的古代名字。除了金陵外,它还有建业、建康、江宁等名字。据说,南京从古至今有七十多个名字,这么多名字,要全部列出来的话,对我来说,恐怕有点儿难!南京这个城市,自古以来名字就多变。早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称为“金陵”。到了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都,取名“建业”。晋朝时期,又改为“建康”。在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容易混淆和错乱:历史上宋朝的赵构在“应天”登基,开始南宋王朝。但是,大家注意了哈,这个“应天”可不是指现在的南京哦!这个“应天”指的是河南的商丘。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成了大明朝后,定都于在南京,并将南京命名为“应天府”,简称“应天”。
《景定建康志》(南宋时期南京的地方志)记载: “建康,古扬州之地,春秋时吴国之境。秦始皇三十七年,更名秣陵。晋武帝太康三年,分丹阳立秣陵县,属丹阳郡。永嘉末,改建康。”《明史·地理志》: “太祖乙亥年(1365年)十二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建为都。其城周围六十里,宫室府寺皆壮丽。”“顺天”古称“燕京”,就是“燕京啤酒”的那个燕京,“燕京啤酒”我想很多人都“喝过”。顺天,也就是现在北京,它的曾用有燕京、大都、北平、蓟等等。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为“燕京”。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定都于此,改名为“大都”。《元史·地理志》记载称: “大都路,唐为幽州范阳郡。辽为国都,谓之燕京。金朝迁都于燕,谓之中都。元太祖十年,克燕,置燕京路。太宗七年,改中都。自世祖至元元年,定都于此,曰大都。”
明朝初期,朱元璋将其改为“北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其命名为“顺天府”,简称“顺天”。《明史·地理志》中说: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为北京,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行部、国子监,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先是明朝巡检徐震,提议在安陆州建个京师!可礼部的官员们认为京师这名字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能用,于是建议嘉庆帝把安陆州升格为府,并由嘉庆帝御笔改为“承天”,寓意承接天意!还把旁边的县叫做“钟祥”,希望这里能永远吉祥如意。承天府名和钟祥县名由嘉靖帝钦定,意在比肩北京顺天、南京应天,管辖范围涵盖五县二州。后来,郑成功攻入台湾后,为了便与管理,便在台湾的赤嵌城设立了“承天府”,后改叫做泉州赤嵌承天寺,但这一部分已经与天子或者天府关系不大了。
奉天府的由来,就得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开始讲起了。这一年,朱元璋的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被改封到武冈州城,他在这里建立了王邸,岷王家族在此世袭了14代,历时232年,武冈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王侯封地。到了清顺治四年(1647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武冈建立了永历王朝,并将岷王府作为王宫。在这一年四月,武冈州被提升为奉天府,可好景不长,历时八月后,永历帝败走黔滇,武冈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复称为州。随后,大清朝开始治理国家,一直被称为“盛京”的沈阳,成为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留都,所以,称为“奉天府”,人们也叫它“奉天”。
《清史稿·地理志》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太宗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为奉天府。”这四大天府的名字演变,见证了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从古至今,各个城市承载了无数辉煌与沧桑。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命名为“天府”呢?其实,“天府”一词源于古代对都城的尊称,意味着这里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应天、顺天、承天、奉天”这些名字,更是体现了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和对天意的敬畏。
重要提示:公众号改版后,文章推送可能会被刷掉,导致你无法看到我们的内容。为了不错过彼此,请给我们的账号加个星标★,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