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革命根据地是华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红色的革命摇篮。六细革命根据地是十万大山革命根据地之一。六细屯是中国共产党上思县工作委员会和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二十二团成立地,也是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十团最可靠的后方。1947年10月,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团在防城遭遇挫折时转移到上思县,才得以积蓄革命力量。1948年下半年,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司令员谢王岗、政委陈江在六细屯设立交通情报站,领导游击战。1948年最困难时期,第二十团的战士在六细屯休整养伤时,瑶族同胞纷纷主动承担救治伤员的工作,民间瑶医还利用中草药为解放军疗伤。六细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战士与瑶族同胞一起生产、生活,血肉相连,相互依存。六细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中共上思县工委成立纪念碑
中共上思县工委成立碑志
1949年1月,上思军政特派员陈江采取措施加强上思党组织建设,在党员较少的武工队和有条件的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党员定期过组织生活,学习文件,加强思想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月29日,陈江在六细举办干部学习班,学员12人,为迎接解放培养了一批地方干部。
粤桂边区纵队第三支队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团成立纪念碑
六细革命根据地纪念亭
1948年下半年,粤桂边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司令员谢王岗、政委陈明江在南屏乡江坡村六细屯一瑶族家设立交通情报站,领导游击斗争。1948年5月,为了加强当对上思革命斗争的领导,中共十万山工委、粤桂边区第三支队决定任命陈江为上思县军政特派员,筹建中共上思县工作委员会。 交通情报站旧址
1949年6月18日,上思军政特派员陈江在南屏乡江坡村六细屯指出主持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根据地工委决定,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思县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陈江,委员林克、黄高煌、陈忠、王朝明。根据第三支队指示,在上思县独立营的基础上,组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十二团,团长黄高煌,政委陈江,副团长黄施宽,政治处主任王朝明,参谋室主任沈耀初,供给处主任许英,下辖4个营,3个直属连,3个中队和15 个武工队,共500多人。修缮后的交通情报站旧址
同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成立,该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十二团。旧址为泥墙瓦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梁架。面积约90平方米。据老同志回忆,此旧址原为一间横向泥墙瓦面房屋,1947年,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十团在此设立交通站后,增盖了两侧竖房,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凹型建筑。油印室于1947年10月在六细屯(今上思县南屏瑶族乡江坡村六细屯)瑶族李祝安家成立,负责人钟正大(1949年6月,钟正大因工作关系离开,由黎英贤接任,伍平章等人曾在此工作),工作人员有陆军、严坚(女)、李尧。油印室约10平方米,设备简陋,一张八仙桌,一块钢板,数支铁笔,两把印刷胶擦,红、蓝、黑三种油墨,还有蜡纸、白纸。对外番号是“三支队二十团政治处山北油印室”。主要工作是:宣传党中央的指示和上级文件;印发干部学习资料;印征粮收据。油印室旧址原貌
1948年冬,国民党上思当局纠集本县地方武装及广西保四团数千人对上思游击根据地开展冬季大扫荡。1948年12月30日,国民党上思县自卫总队副队长赵炳荣率40余人和广西保四团1个连“进剿”十万大山游击队根据地的六细、米楼、米索等瑶寨。设在六细屯的第二十团山北油印室被迫撤离,在此疗养的伤病员2人被杀害,4人被俘,群众财物被抢光,房屋被烧,连锅碗瓢盘也被砸烂。修缮后的油印室旧址
1949年6月第二十二团成立后,油印室划归该团,对外番号亦改称“二十二团政治处油印室”,负责翻印上级文件、指示和学习资料及宣传品。旧址为泥墙瓦面、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梁架。面积约70平方米。来源| 上思县文物所
采写| 通讯员:王善初
编辑| 凌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