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节俭反而越穷,这个陷阱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情感
2024-11-24 21:00
江苏
文 | 肖肖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虽说不是喝不起,但总有一种“明知自己是韭菜,又不得不当韭菜”的憋屈感。有网友想买矿泉水,觉得15块太贵了,就问乘务员有没有便宜的。这件事并不是个例,类似的“消费陷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结果到手才发现是“买3双,送货3双,质量堪比6双”。还有人买面粉时,看着页面上标注着1000g,到手却只有500g。结果商家却说“1000g是指,1斤的面粉可以做成2斤的馒头”。更离谱的是,有人买收腹裤时,同时拍了基础款和升级款。“以如今商家对人购物心理的拿捏,不去做心理学家真可惜了。”除此之外,如今市面上的商品功能越分越细,也是一种典型的消费陷阱。不仅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价格还越飚越高。再后来又有了“一颗能洗很多衣服,非常方便”的洗衣凝珠。每一个品类,论功效还能再拆出保湿、维稳、修护、美白、抗老。商家为了让大家多花钱,总是频繁为我们制造“外貌焦虑”:“抗老越早开始越好”、“防晒要从头到脚”、“想要皮肤好,一定要尝试早C晚A”......之前,一位华东政法大学的陈同学在某品牌网店购买了一款洗面奶,花了149元。下完单后,她无意间在店铺里看到了男士洗面奶,只要82元。许多商家打着“技术升级”的幌子,一条安睡裤卖10几块,18片的护垫要50。不止如此,针对女性群体的消费陷阱中也存在“鄙视链”,而宝妈处于最底层。很多商家都爱打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制造出很多原本不存在的儿童用品需求。1瓶80的儿童酱油,配料表显示和1瓶8块的普通酱油毫无差别;一罐8块的儿童牛奶其实是调味乳,营养价值远不如2块的普通牛奶;强行用学步车“扭转”,可能导致孩子的骨骼发育不正常。“经济的增长依赖人民的消费。但当人民的需求都被满足后,该如何刺激大家继续消费?所以,商家给冰箱添加一些容易损坏的零件,让它一过保修期就报废;消费主义陷阱,就是要让我们忘记“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活到40岁,也没给自己买过什么好东西,所以就买了。”因为朋友节俭惯了,日常穿搭都很朴素,包包根本背不出去。十点君的大姨也是个很节俭的人,但前段时间和朋友逛街时却买了件5k的貂皮大衣。跑鞋、吸汗衣、擦汗巾、运动水壶、运动耳机......家里明明有大把的闲置毛巾,却非要买一条“跑步擦汗巾”。结果呢,没跑几天,就因为“下雨了”、“工作太累了”、“太晚了想睡觉了”等各种理由坚持不下去了。“他总觉得买了什么,就等于拥有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为了学摄影买的单反,为了学画画买的画架、为了锻炼买的自行车、为了学游泳买的游泳包......毕竟,真正想要拥有一项新技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与时间。消费主义一向很擅长“将我们拥有物品与拥有理想生活建立联系”:一旦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就很容易掉进圈套。错误地以为“消费=爱自己”或“消费=拥有新的技能”。当我们真的能长期投入一件事时,才值得投资更好的工具。例如,在疲惫的工作之余,花1000块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能收获满满的情绪价值。在此准备了2个小建议,大家可以先收藏,需要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因此,网友被迫开始思考有没有替代方案,可以马上给脚保暖。这时,网友想到自己几年前曾买过一双羊毛袜,当时嫌贴脚穿太扎,就一直闲置,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我们的生活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需求”,但并非每个需求都要靠新消费来解决。就像网友的需求是“给脚保暖”,“买双厚底鞋”和“多套双袜子”都是解决办法。思考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能否利用手边现成的东西完成。家里有东西长期闲置,但总觉得“这东西还没坏,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而舍不得处理。又或者,网购时为了“免运费”,硬是凑单一些自己没用的东西。一个东西没坏,还能用,但我们用不到,这个东西就是“废物”。网购时免运费固然划算,但我本就不花这么多钱,那这个优惠就“与我无关”。“极简主义者拥有的每样东西,要么有目的,要么能带来快乐。”尽管生活中的消费陷阱无处不在,却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很难完全跳脱。但至少,让我们下一次花钱时,能更理性,更少中圈套。你曾经历过什么“消费陷阱”呢?又有什么理性消费小技巧呢?欢迎来评论区大家一起聊聊呀~作者: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朱门大叔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