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找上门,主动靠争取。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希望有安稳、轻松的日子,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不是事情自己找上门来,就是各种催,领导催、同事催、客户催,让人疲于奔命,忙个不停。
即使偶尔有空,也会忙到刷手机。感觉就是太累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寻找出路,摆脱疲惫和劳累呢?
答案在于争取主动,而非被动应付。
一、选择主动
事务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事情都会像春夏秋冬那样循环往复地推进。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事务。
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被动接受时,往往是因为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解决的地步,不解决就会对我们越来越不利。
这时,即使是成年人,采取行动时,也难免是应付了事,因为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就很难有对结果负责的想法。
这样的行动,结果往往会大打折扣,还会让人感到疲惫。
而主动选择则不同,当事情还在萌芽,或初始阶段时,我们就积极介入,那么结果往往不会太差。
因为行动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就会对结果负责,全身心地投入,想把事情做好。
主动的奥秘就在于“我选择”。
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主动。
但当面对复杂的事情时,获取主动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时,我们需要积极介入,采取主动,化解难题。
正如教员所说的: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我们要采取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行动方式和时机。
二、赢得主动
赢得主动的关键在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虽然争取主动权很重要,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我们很容易受到条件反应的影响,做出冲动的行动,从而失去主动,变得被动。
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思考。
不要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而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发展;不要被一时的得失所困扰,而要从实质上,来看什么样的结果更有利。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从更高维度出发,考虑问题的实质。
例如,教员提出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策略,就是通过“走”来赢得主动权,积小胜为大胜,从而获得最终的主动。
在沟通中发生冲突时,我们也会感到压力,往往会冲动行事。
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思考,认识到合作需要共赢、人需要被肯定、内心想占便宜等心理需求,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我们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计较一时之得失,从而获得主动。
要想赢得主动,关键是要思考、理清事物的实质,并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而不是主观臆断或行为成条件性反应。
三、拥有主动
主动不仅来源于思想层面,更来源于实际层面。
即使我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实质,并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但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把握事物的实质并周密地考虑问题,将想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保证主客观一致,才能争取到真正的主动。
因为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正如教员所强调的那样:
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
这意味着,主动权需要具体化,并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
任何的主动都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的,而不仅仅是思想上。
无论是做事情,还是与人打交道,在争取主动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外在的环境、现实的条件、自己能提供的价值以及自己能采取的行动等。
只有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确保我们真正拥有主动。
无论面对什么事、什么人,我们都要积极面对、主动解决而不要被动应付。
人生的意义在于主动追求,而不是被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