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拂,逐“电”汕头。12月4日至6日,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汕头举行。这是汕头连续两年举办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但对汕头而言远不止一场大会那么简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风能作为重要清洁能源之一正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化发展迅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不足500万千瓦提升至今年底有望突破4500万千瓦,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位。
回溯汕头的风电篇章,最早书写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汕头在南澳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风力发电示范场项目,被海内外风电专家誉为“中国风电开发的先锋”。
然而,从陆上风电进军海上风电,汕头跨度逾30年。2017年,随着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落户汕头,汕头正式拉开了海上风电产业建设序幕。2021年底,汕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时光荏苒,见证了汕头一步一个脚印在海上风电产业不断开拓创新、勇破纪录,在业内崭露头角,发展成为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粤东基地的主阵地。2023年2月,汕头启动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力争成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
时隔近两年,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如何?在今年的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上,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阶段性进展一一呈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及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必定绕不开介绍其优渥的风能资源——绵长的海岸线、海上一类风场、占全省53%的风电规划装机容量等优势,这是汕头发展海上风电的底气。
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这些都为汕头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提供明确指引。
锚定“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汕头提出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加快发展以海上风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汕头南澳岛南部海域“大风车”迎风矗立。
近年来,聚焦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目标,汕头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驱动、以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为支撑,重点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
截至目前,汕头已落地海上风电产业相关项目共15个。其中,投产项目共5个,包括上海电气整机和发电机、南瑞鲁能控制系统设备等;在建项目共10个,其中“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协同创新基础设施项目、风电临海试验基地项目、海上风电人才培训中心项目等已落地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
可以说,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完成了一个个关键节点,取得一项项成果。
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金风科技新一代深远海22兆瓦机组下线、汕头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陆上部分)建设启动、《超大功率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工况地面试验协同创新》合作组织成立及合作备忘录签订、粤东海上风电基地场址三300万千瓦项目及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与挪威ENERGY INNOVATION合作签约、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清洁能源海洋枢纽倡议中方工作组及汕头工作站成立等。
汕头以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正在撬动新一轮全球产业升级,剑指建成世界级风电产业新硅谷。
毋庸置疑,伴随海上风电开发继续向深远海推进,建设难度加大,促进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升级,已成为业界共识。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以其健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完善的创新能力和要素、高度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风电领域独树一帜。在汕头,众多海上风电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例如,短短几年时间,上海电气汕头智能制造基地与产业链企业携手打造出2个海上风电场,包括广东省内发电小时数和可利用率最高的、广东省唯一一个五星级风电场大唐南澳勒门I风电场和粤东区域首个全10兆瓦以上的华能勒门(二)风电场,建成广东省首个工业园区级的集风光储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广东省首个零碳工厂,助力供电部门打造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合作同样成为贯穿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的关键词。
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核心项目——“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例。该项目汇聚了金风科技、德力佳、中车永济、洛阳轴承、中材科技、鉴衡认证等全球海上风电价值链龙头企业和机构,是全球首个在一个园区聚集20兆瓦级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完整产业链。
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
据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伟平介绍,“四个一体化”是指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在园区里,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就能够构成。这样的产业链能够打消原来的各种物理隔阂,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杜广平说,海上风电机组包含数以千万计的零部件,涉及众多专业厂家,实现产业链共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链资源利用率。
记者了解到,由15家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也宣告成立,汕头海上风电“梦之队生态圈”已形成。值得一提的是,金风科技旗下广东公司还入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领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未来,他们将在汕头重点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四个一体化”项目,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内的其他项目,也以其硬核建设标准与建设速度备受业内关注。
海上风电协同创新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40兆瓦级六自由度全功率加载试验平台在内的超大型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综合研究实验室,项目将为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和机型研发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将新型号机组绝大多数性能测试验证从成本高昂的海上移至地面。
该项目将在全世界超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发设计上发挥强大的引领优势,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中国风电在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测试认证、运行维护等领域实现领跑,为全球风电行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上海电气风电制造基地中,技术人员在作业。
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将建设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直升机水下救援实训平台、登高实训平台、机舱实训平台、航海仿真平台等。作为海上风电培训的全球标杆与样板间,它将填补了广东海上风电培训的空白,是全国乃至东南亚的海上风电人才培训基地。
其中,全球首创一体化多功能海上安全救生实训场馆,通过声光电技术和全球最大功率造浪系统,极致还原海上风浪雷电环境,满足海上安全救生、跳水、潜水等专业培训要求。未来,培训中心课程将满足全球风能组织(GWO)、海洋石油工业培训组织(OPITO)、海事船员和海事交通安全培训标准,为全球海上风电创新发展持续输送卓越人才。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汕头港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将在港口基础上打造海工装备与风电专用码头,使其成为集工厂、堆场、码头一体化运营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并可面向全球进行出口、运维、工程建设相关服务,是功能最齐全,建设标准最高的风电母港。
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已投产2个机位,另有2个机位正加紧施工中,远期将规划建设8个测试机位。该基地可为24兆瓦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提供认证检测及并网试验等服务,深度支持全球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更新迭代。
截至目前,“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区中金风科技、中车永济、洛阳轴承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已按期封顶。40兆瓦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风电专用码头也全部完成设计审批,正式开工建设。
向海图强、向海而兴
汕头正在描绘一个
更深远的蓝色梦想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嘉嘉
校对: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