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 什么是「搭子」 —
「搭子」早在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中就有所提及,其解释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
这两年,「搭子」一词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指代一种新型的垂直社交关系,完整含义是临时搭伙去完成某件事。浅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从定义上来看,「搭子」关系的建立始于某件事的开始,终结于某件事完成。「搭子」之间没有契约,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彼此不拖不欠,没有附着于强关系之上的各种道德、规矩、规则、责任、义务。
很显然,这是一种弱关系。
Part 02
— 「搭子」社交的特点 —
「搭子」作为一种弱关系,有如下几项突出的特点:
搭子社交帮助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进行匹配,在特定领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从而减轻孤独感,在合作中获得双赢。从而解决了与以往朋友之间因时空阻断、兴趣不一、交集过少导致的共同话题减少的问题,通过“低时间、低精力、低成本”换取了最大化的交往效益。
搭子社交以陌生人为安全界,以轻量型社交使彼此互不为难。这往往是年轻人基于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互不侵犯对方由个人主观所确定的内外世界边界划分,通过高效互动模型不断形成自己的舒适交往状态。
搭子社交这种临时性的组合给予彼此短暂性的支持,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能够高效地激活内心的自主性和快乐感。在交往中自由选择并且独立随意地加入一场活动、一段对话,大家彼此没有竞争关系,不用参与“内卷”和“精神内耗”。
正是搭子社交这种追求简单、纯粹的交往关系,满足了不少年轻人自然的情感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找搭子的行列中~
Part 03
— 「搭子」的背后—
随着时代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人们对建立和维护深层亲密关系的过程感到疲惫;但同时他们具有陪伴的需求,他们比任何时代都渴望被拥抱。
因此很多人选择主动解构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并将其放置在各个细分场景中去拆分式满足,其中的形式之一就是找「搭子」。「搭子」的盛行,恰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群体孤独与社交恐惧的回应。
搭子社交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发展的不安,对可持续关系怀疑,对于深层社交关系没有意愿也缺乏能力,只能通过与外界保持距离、只关注“最小自我”的方式保护自身。
瑞士籍德国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恋的社会”。人们满足于追求同好者的舒适,放弃了对“他者”的渴望。而「搭子」作为以兴趣爱好或共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的社交形式,恰恰落在了不少年轻人的舒适区。
如今人们更重视自我感受,在珍惜好的关系所带来的情绪价值的同时,也愿意通过付费等行为追求与维护。「搭子」作为一种“弱关系”,接受对象可能很多,社交空间很广,因此能够帮助个体跨越同质性的限制,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和需求满足:
01丨信息需求
「搭子社交」能够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因为这种浅社交关系往往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和群体中,能够充当跨越社会界限的桥梁。
02丨认同需求
「搭子社交」能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认同感受,因为浅社交关系往往建立在共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目标等基础上,能够形成更强烈的共鸣和默契。
03丨归属需求
「搭子社交」能够提供更多更简单的归属感体验,因为浅社交关系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投入、情感投入、责任投入等成本,只需要在特定场合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陪伴和支持。
这是否意味着
我们只需要「搭子」
而不需要朋友?
Part 04
— 不能只有「搭子」 —
中国青年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反映了「搭子社交」等浅层社交存在的问题:
• 63.5%的人认为,这会导致个人缺少知心人,社会网络支持力度减弱;
• 57.9%的人认为,这容易导致交友“圈层化”,容易陷入“信息茧房”;
• 48.0%的人认为,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弱,关系淡漠;
• 47.0%的人认为,这不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
越社交越孤独?
「搭子社交」的另一面不能忽视
搭子强调的是短暂的、表面的交往,而不是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真正的友谊。由于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真正的了解,这种浅尝辄止的社交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真正友谊和情感支持的渴望。
搭子需要频繁更换,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搭子。每一次更换都意味着需要重新建立和适应新的关系,这使得个体无法形成一种持久和稳定的自我认同。
即便是精准匹配的搭子,也有可能不达预期。“搭子社交”是彼此之间的低情感投入常常会导致低质量社交。不仅没有达到精准陪伴的目的,反而使自己徒增情感内耗。
我们需要搭子
更需要好搭子
与此同时
深度社交也不可舍弃!
Part 05
— 学会找「搭子」 —
「搭子社交」
虽不乏好处
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可忽视
你需要注意什么呢?
适度的社交,不要过分追求「搭子」的认同或社交活动的数量。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舒适度和需求来规划社交参与,保持内外平衡。
在与「搭子」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设定适当的边界,拒绝对个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社交活动。时刻明确自己的社交底线和需求,勇敢说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持真实的自我是重中之重,在和「搭子」的交流中,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的本质,要保持真实和坦诚。只有最真实的你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搭子」和社交圈子。
「搭子社交」这种浅层社交方式不能也绝无可能取代或否定其他深层社交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丰富与补充。人不能完全依赖“搭子社交”,肯定也需要维持一定长期和稳定的深度社交。有了“搭子”,不能因此忽视家庭、朋友等等重要的社交关系;没有“搭子”,也无需因此产生孤独、沮丧、无助等负面情绪。
相信大家对于「搭子」一定有了更全面也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在「搭子社交」中需要注意的点也有了清晰的认知!
最后,愿大家在研途上都能找到合拍的「搭子」,维持健康的社交关系。根据自身内外当下的情况,回归找搭子和交朋友之间最好的平衡点,享受社交带来的乐趣,摆脱孤独!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搭子”
[2]于语和,周欢.青年“搭子型”浅社交的心理透视与现实审思——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理论导刊,2023,(10):96-103.
[3]Granovetter, M. 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6): 1360–1380. doi:10.1086/225469. JSTOR 2776392.
[4]虎嗅网:“搭子社交”流行背后:群体性孤独与社交恐惧
来源:权益部
文字|彭雨星 秦嘉豪
编辑|彭雨星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窦润沁
审核|王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