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虎,原名于晋生,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
于化虎于1942年组织基干民兵队伍,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海阳县任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
其实,“化虎”这个名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给他取的。
1943年7月1日,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朱城泊西沙河召开英模大会,大会刚一结束,许世友就健步走下讲台,呼喊于晋生的名字。
于晋生跑到许世友跟前。
许世友笑着挥起拳头,照准他的胸脯就是一拳:“好你个爆破英雄,听说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人还嫌少,胃口不小啊!”
于晋生嘿嘿一笑,许世友说:“渤海出了一条龙,东海要出一只虎,你若同意,就叫于化虎吧。”于是,于化虎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早在1941年秋,于化虎就用土制地雷将日军炸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
还有一回,于化虎将一颗写有“活雷化虎”4个字、重125千克的大地雷埋在村头石堆里,不过半个小时,300多名敌人就从这里经过。
结果“话雷化虎”开花,10多名日军顿时丧命。
从此,“活雷化虎”的威名传遍胶东。
1943年5月,日伪军100多人偷袭文山后村,时任民兵队长于化虎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石头拉雷和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几天后,他又带领民兵在村子周围埋下数百颗自制地雷,诱敌进入雷区,炸死炸伤敌人70多名。
于化虎积极传授布雷技术。
1944年春,驻青岛的日军对盆子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于化虎带领民兵在村西野虎山下埋设20多颗子母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人。黔驴技穷的日军从青岛调来了工兵和探雷器。
于化虎和民兵们针锋相对,研制了夹子雷、头发丝雷和梅花雷等防排雷装置。同年夏,于化虎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潜入敌人据点,将其埋设在日军集合点名的地方。
第二天早晨日军出操时踩响地雷,炸死炸伤三十余人。
1945年5月,日军准备对海阳县进行一次异常残酷的“扫荡”。
担任区爆炸队队长的于化虎带领民兵坚守在离敌据点仅千米的前哨阵地上,配合部队展开麻雀战、地雷战。
6月的一天,日军集中了约一个营的兵力,朝文山后村扑来。
于化虎立即召集民兵布置战斗。
他一面派人与部队联系,一面带领民兵用土枪土炮在路上阻击敌人,边打边退。
当敌人发现他们是一些“土八路”时,便紧追不舍,想一网打尽。一会儿工夫,敌人就被诱进了地雷区。此时,地雷遍地开花,敌人被炸得血肉模糊。
敌人见势头不对,经紧向西离方向逸窜,零八路军主力已埋伏在此,一阵迎头痛击就把日军顶了回来;日军回头向北逃,又被埋伏的八路军独立营的一顿猛打;日军往东北方跑,再次被民兵打回来。
日军被逼无奈。于是又被赶进地雷区。
这时,上有枪炮,下有地雷,抗日军民杀得日军血肉横飞。这一仗下来就打死了70多名日伪军,还俘虏了30多人。
1945年夏的一天,日伪军集结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于化虎组织民兵,化装混入敌人内部,活捉14名伪军士兵,并穿上伪军服装进村布雷。然后他们撤出村,开枪诱敌上钩。敌人慌乱中互相射击,地雷遍地开花,死伤47人。
慑于民兵地雷战的威力,据守海阳县城的日军,被围困在据点里,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青岛日军接应下从海阳逃走。
到抗战胜利时,于化虎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能手多达1400多人。
在参加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制雷、布雷技术也闻名胶东地区。
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称号。
他还通过带徒弟训练等方法,培养了超过1.1万名爆炸手,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手1400多人,其中还涌现出12名神枪手、土炮手和民兵模范。
于化虎还先后4次负伤。
1950年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还曾1950年至1953年三次出席华东英模大会;1960年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1963年出席华东劳模大会。
1995年中央组织部、解放军三总部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于化虎应邀参加会议,并被授予“八一英雄勋章”。
1999年他参加了国庆50周年庆活动,受到江泽民等党、国家和中央军委领导人的接见。
于化虎因为抗战时期地雷战的广泛运用而家喻户晓。
1962年,轰动全国的爱国主义影片《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
2004年7月20日晚8点45分,于化虎在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文山后村的家中去世,时年91岁。
可以说于化虎的一生见证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也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历程,而他的英雄事迹永远照耀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