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活动 |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探究性的科学课堂

文摘   2024-11-04 14:44   吉林  

在新的学期,为了深入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切实构建起探究性课堂,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科学组教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首先齐聚一堂进行集体备课,接着每位教师精心雕琢教学设计。大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评价。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听课与磨课,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最终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盛宴。


高超老师在教授《感受呼吸》一课时,以趣味十足的“憋气游戏”巧妙引入,成功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呼吸,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呼吸能引发身体的变化。随后,高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呼吸时,气体究竟进入身体的哪些器官呢?由此带领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接着,运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清晰地认识到吸气时胸腔扩张、膈肌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膈肌扩张。再利用听诊器聆听肺部的呼吸声,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时胸部的起伏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呼吸系统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呼吸对于人体生命运动的至关重要性。




孙红老师执教的《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一课,从认识常用工具切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体验工具迭代的过程中,通过“不使用工具—使用工具—使用专用工具”的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工具带来的省力、省时、方便等优点。操作方法的差异会导致效果大不相同,只有使用方法正确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这便是技术。技术的革新又能促进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在体验的基础上,孙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进行比较、评价,成功建构起学生对工程和技术的深度理解。




彭根野老师在教授《感受空气》一课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传递游戏、小组讨论、完善气泡图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空气的特征。学生们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不仅认识到空气具有流动性等特征,还找出了空气与水、石头的共同特征。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谢爽老师执教的《摆的快慢》一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科学教学呈现丰富多彩。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再加以实验验证。以对比实验的方式分别研究了摆的快慢与摆的质量、绳长和摆幅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最终得出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结论。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整生活中的摆钟快慢,为接下来的制作钟摆奠定基础。




活动结束后,全体科学组教师进行评课总结。大家畅所欲言,纷纷畅谈学习体会和经验,并结合课堂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张子济主任充分肯定了科学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认真钻研、精心设计以及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张主任指出: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其科学思维。



每一节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每一次科学实验都是对学生能力的促进、思维的启发。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尽情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科学组的教师们将以新课标为导向,深耕课堂,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成长助力。





撰稿:孙   红

       编辑:李   铮       

审核:张子济



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帮助您更好的了解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