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古道|20:沙溪老街没了,前垵莲塘不可错过,赵岗宋江阵藏着历史……

科技   2024-07-03 17:47   福建  

1775年开始设置的马巷厅,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翔安区大部分和金门县全部。与今天辖地相比,多了今天的洪塘三忠等地(现属同安区);少了一个新圩北部(原属同安县长兴里)。

细看乾隆版和光绪版《马巷厅志》刊刻舆图,清代马巷厅陆上古道,主要就是三条主干:

一是小盈岭到三忠宫的驿道;

二是沙溪到马巷的古道;

三是沙溪到刘五店的驿道。

三条路线合起来就像当地番薯,小盈岭为上部藤,马巷街为底部根,构成地瓜型中心区域。

上回我们看了小盈岭到三忠宫的驿道;今天,我们探寻下沙溪-马巷的古道。

它的起点,位于现在的内厝镇前垵村,小盈和沙溪现为该村下辖自然村。沙溪以地势高低分为顶沙溪和下沙溪。前者已在几年前征拆。除了上述三个自然村外,前垵村还前垵、洋坂、美洋、蔡宅、小路边等自然村落

为古同安赢得盈岭古寺“飞地”的著名秀才孙金榜,就是这个前垵的。

(点击详阅前垵孙秀才故事-翔安古道12:金榜一笔救下一条命,厦门一下获地数百年

沙溪-马巷古道途经内塘保、西塘保、三角埕、内田、坪边、赵岗、刘塘,直达马巷通利庙;虽不是官道,但它位于马巷厅中心区域“地瓜中线”,横跨母亲河九溪,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交通线。

由于小盈岭位居山巅高处,且有朱熹之“同民安”爱民牌坊、郑成功之抗清碑刻、观音之古寺;外地游客往往止步于此,略过了山下的沙溪、小盈等古老村景。

从乾隆版马巷厅舆图可见,在“沙溪”这个地方,道路两侧标注有店,且有“店旗”飞舞,表示该处有客栈商铺形成的小集镇。

司空小月在《访翔安小盈岭关隘》一文援引史料说:“晚清厦门海关代理税务司荣雅国曾经说,沙溪铺是‘夜宿的最佳去处’”。

清代雍正年晋江捐贡、曾任广东普宁知县的黄道泰回乡时,也选择在小盈岭歇息,并留有诗篇云:

南同分界处

岭路辨东西

地僻村墟迥

山深草木齐

黄道泰诗里的“村墟”,就是乾隆版马巷厅舆图标识的沙溪古街了。据翔安区文旅局局长吴善营介绍,沙溪古街位于原来顶沙溪自然村,就在最近建成的机场高架互通位置,当地人称为“新店街”。可惜的是,顶沙溪在几年前已整村拆迁;下沙溪古迹遗存较少。

【鸿渐水库/清风内厝】

因为有着小盈岭、盈岭古寺、沙溪等古道遗迹,以及鸿渐山、鸿渐水库等生态资源,该村这几年推出了“古韵前垵”文旅品牌。

漫步村中,寻觅驿道遗迹;穿越时空,知会历史过往,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前垵孙氏祖庙/清风内厝】

往西再走,就到了内塘保;名字雅化为现在的莲塘。

在这个村,明代考出了文举杨光堤朝培育了武举人林光元马巷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富商林芳德,号称“林百万”的,就出自内塘

【内厝莲塘/清风内厝

莲塘村辖莲塘、宏路、东光、店头 4 个自然村,村里拥有莲塘小西湖、宋江阵文化广场、店头古老驿铺等文化遗产,与周边的琼坑、锄山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了一条内厝文旅动线。

【内厝莲塘/清风内厝

西塘现为自然村;因村西有大池塘而得名上塘、顶内田、蔡厝口、内厝5自然村同属内厝镇上塘村

三角埕,按照乾隆版地图位置,以及内厝中心小学许速清老师帮忙研判,这个地方各村叫法不一,西塘人称之为“大埕”,早期划入军事用地。三角埕位于翔安母亲河九溪的两大支流之间,东临莲溪、西至内田溪、北抵莲塘村、南达西塘村,是一块地势明显高于附近村落的千亩旱地,地貌呈三角型,故名三角埕。旧时取水灌溉不便,种地只能靠天吃饭。

三角埕对面的内田,还有横跨九溪往下的坪边,现为马巷舫阳社区下辖的两个自然村。再往下走,就是赵岗了。

到了赵岗,就不得不提风靡闽台两岸的宋江阵了。

张惠玲在翔安区政协官号发表的《民俗文化的经典名片——宋江阵》一文说:

“关于宋江阵的起源,据传始于翔安区内厝镇赵岗村”。

【漫话文史】民俗文化的经典名片——宋江阵

宋江阵,又称“套宋江”,系国家级非遗项目高甲戏的前身。“套宋江”以武术表演为主,人数可多可少,一般有36人、72人、108人三种。主要扮演宋江、卢俊义、公孙胜、李逵、孙二娘、武松、阮小二等水浒传角色。一般出现于重大节庆活动和迎神赛会,表演时气势磅礴、阵势壮阔、威武壮观,颇受百姓喜爱。

起初的套宋江只表演武打动作,没有唱、念、道、白,后来发展到有些简单的故事情节,但局限于宋江故事,所以被称为“宋江戏”。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由两个艺人合办戏班文武戏兼演,才突破局限,开始演些历史演义小说的剧目,因为戏班名为“合兴”;戏也称为“合兴戏”,成为一种区别于“宋江戏”的表演形式。至清末“合兴戏”与“宋江戏”逐渐合而为一,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演员身穿盔甲表演,故称之为“戈甲戏”,俗称“九甲”,20世纪50年代时,正名为“高甲戏”。

关于赵岗宋江阵的起源,张惠玲认为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朝政腐败,匪盗四起,尤其是日本海盗的血腥侵扰,令人“谈倭色变”。赵岗王姓出自唐末义军,自古就有习武之风。于是组织乡勇奋起反击。后来倭寇平定,赵岗尚武之风沿袭下来,在日常操练时开始走向表演形式,并逐渐融入梁山忠义故事。

笔者认为,赵岗的宋江阵,与村庄的名字也有某种关联。按照2012版《厦门市地名志》记载:

“赵岗”原名“逃缸”。村中王姓是在元代从晋江珩墩迁入的。原住附近穆厝,因打死官差,全族遭剿,幸好有一孕妇脱身,藏身村外的一口大缸内逃过劫难。这个孩子生下来后,又在此繁衍成族,便以“逃缸”为村名。后代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利用闽南语谐音雅化为“赵岗”至今(又写作“赵光”)。

赵岗邻村的刘塘,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个地方以前也有过几个居民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了。据当地人许速清介绍,刘塘原村落大致范围在现在的集立公司;如今地下仍然埋着墙基砖瓦等遗迹。在这边上,有马巷后许人开拓的一个小聚落,因要强调区别于刘塘,所以称之为“新厝”。

这就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坚定立场
说些闲话,聊点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