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爸爸富爸爸》中提到:“人之所以穷,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动。”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突破底层,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是可以通过后代的努力实现的。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许多父母由于自身的短视,反而更容易误导子女,使他们无法正确选择职业。
认知越低、越穷的父母,越喜欢让子女从事这3种工作,结果往往越来越穷。
贫穷的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子女也没有太多机会专门去精学某项技能。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让子女从事那些门槛低,不需要太多技能和知识的工作。
因为这样的工作比较容易找,可以保证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减轻家庭负担。
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子女,也不得不选择这些能快速入行的工作。
但这类工作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容易被替代,没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尽管在短期内,这样的选择对家庭经济有所助益,但实际上却为子女的个人发展埋下了隐患。
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更加深化他们的贫穷状态,导致家庭贫困固化。
在资源有限的困境下,许多贫困家庭对子女的期待,是能尽快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
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让子女从事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
比如一些危险的矿工工作、海上工作等远离家乡的工作,或者投身娱乐业等。
因为这些工作看似回报迅速,能尽早解决家庭的生活困境。
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是由于薪水较高,许多贫困人家认为“利大于弊”。
然而,他们的这种选择,往往忽视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子女的身心健康。
对于工作的稳定性来说,这类工作就业率低,一旦工作不稳定就会导致收入减少,甚至失业。
对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来说,这类工作会让子女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健康问题。
当子女面临意外、疾病等突发事件时,家庭的经济压力反而会更大。
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让知,有些父母常常会让子女去从事“随大流”的工作。
比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被社会广泛认可,收入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工作。
他们对这类工作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这是铁饭碗,能确保子女未来生活无忧。
然而,除了少数精英能进入好的事业单位,大多数人只能进入一些待遇较差的小单位。
在这些小单位里,工资不高,晋升空间有限,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者,这类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考,但录取率并不高。
即使被录取了,也可能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过度劳累而影响身心健康。
如果不考虑子女的兴趣和潜质,固执地坚持这样的选择,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代价。
选择职业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父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首先,父母要尊重子女的兴趣和才能,因为这将是他们工作热情和持久动力的来源。
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子女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习得相应的工作技能。
其次,父母应该和子女共同分析不同职业的前景,以便他们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目前,许多新兴行业充满机遇,父母应该鼓励子女探索这些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此外,父母还应该教导子女,正确面对职业选择的风险和挫折。
毕竟每个职业,都有其固有的风险和挑战,子女需要学会坚持和积极解决问题。
最后,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而非过多的劝阻和干涉。
让子女参与到职业选择中来,这将有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认真负责的成年人。
写在最后:
海蓝博士曾说:“当一个人,做好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时,就会成为优秀人才;
甚至稀缺人才,收入也一定会比其他人高,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
为人父母的初心,不就是希望孩子工作顺心,身心健康,生活无忧吗?
那些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当成“赚大钱”的工具,也不再拘泥于“铁饭碗”。
他们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让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