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思政教学 升华道法课堂
“备教学评训”一体化教研活动纪实(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聚焦思政赛道,落实课标精神,提高育人质量”的新课标研究与实践,践行“备-教-学-评-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10月25日--30日康平县滨湖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组开展了公开课活动。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学校领导以及全体道法老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组织道德与法治科任组的老师们展开集体备课,反复琢磨教材,分析学情,设置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整体构思,立足新课标,构建新课堂。旨在通过集体智慧,深化对课程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科学规划课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并建立健全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共同打造高效、生动、个性化的课堂。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
道法组董九寒老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董九寒老师教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清晰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知识通过反复强调、实例讲解等方式得到突出,难点知识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等进行突破,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标准对该学科的要求。
薛文刚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薛文刚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微笑,举止得体,与学生交流时语气亲切,让学生感到温暖和被尊重,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李萍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王丹执教的是三年级《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课,本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
姜红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教学过程流畅,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从导入新课到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没有出现拖沓或冷场的情况。教师在过渡环节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自然衔接。
李畅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心中的“110”》一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良好。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言、小组活动等,与教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穆莹老师所执教的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辽阔的国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穆老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初步形成对国家领土概念的正确认识,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孟月老师所执教的课程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安全记心上》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的学习视角进行拓展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情境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安全隐患,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了解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
课前多维度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课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寻找新知。
教研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就是评,主要目的是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一评目标,从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备课教研中确立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二评手段,不同学生对目标的实现使用的学习方法差异在哪里?三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总结规律性的问题,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活动最后学校组织了道法学科教师培训,其目的旨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道法教师们将心得收获写成纪实,留下他们成长的痕迹。
本次活动的开展,将思政课一体化落实到实处。用精炼的语言,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组的教师们将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不断抒写更多的辉煌!
撰稿:董九寒
摄影:道法组教师
编辑:赵欣桐
初审:穆 莹
复审:孙立红
终审:曹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