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双非”青椒真实的自科之路:从青基到面上的绝地反击

学术   2024-11-24 11:21   陕西  

信息来源:知社学术圈

随着自科基金申请季临近,以下将整理项目申请方面一系列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青椒同大家分享自己的基金申请体会。

1. 剑走偏锋立青基

2. 跨学部申报面上受挫

3. 稳重求胜获面上

4. 心得和感悟

5. 结语


“基金虐我千万遍, 我待基金如初恋”,这句在高校广为流传的“名言”,贴切地反映了我国高校教师对国家基金项目(简称:基金)的渴望程度和背后的血泪史。目前国内高校教授分四等、副教授分三级、讲师分三级、助教分三级。如此森严的等级晋升制度,无法望顶的金字塔结构,基金成了高校教师攀登金字塔高峰的必须条件,也是其晋升道路上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实际重要考核中没有“之一”)。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目前我国高校入职不久百万人群的代名词。这类人群正处于谈婚论嫁、结婚生子的黄金年龄,也是处于事业的开端、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但同样也是高校金字塔最底层。读书时代的考试已远离他们而去,但随之而来的各类考核却才刚刚开始,基金成了青椒考核结果的生命线。

图片来自网络

寒窗苦读二十年,我有幸成为了茫茫青椒人海中的一名,从非985、非211高校毕业后就职于赣区地域稍偏的X流高校。具体X等于多少,我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全国高校前面号排不上(非985、非211),但也不会落到全国高校50%以后。幸运的我,工作第一年获得了青年基金,工作第四年第一次申报面上挂了,工作第五年受到了第一个面上青睐,也算是幸运儿了。更幸福的是,知社学术圈愿意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一下我的青椒基金之路。我只是众多青椒中的一枚,但这里的故事却浓缩了千千万万青椒的身影-灯下、电脑前、一页页资料、一本本书、一个个孤独的侧影、一双双不停的手。可能很多青椒和我有同感,不妥之处,请大家拍砖。

01

剑走偏锋立青基

五年前的冬天,经过挣扎,我终于结束了我的求学生涯,来到了目前就职学校。由于12月份毕业生少,学校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因此我没有经历过学涯毕业典礼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而是平淡地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签订工作合同时,我和大多数青椒一样,关于普通年轻人在我们学校的人生之路做了一系列咨询,自然包括以后职称评审条件。院领导委婉的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称:青基项目)是上副教授的基本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简称:面上项目)是上教授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青椒所必需面对的现实。在一个新地方刚安顿下来,就接到读博老板的电话,心里一阵阵激动和感激。老板除了关心我的生活,还问及项目申报准备的怎么样了,他建议我抓紧时间,精心准备。于是从工作当年1月份,我进入了人生中第一个项目的申报阶段。

项目申报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所写项目投往的学部。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工程与材料、数学物理等八个学部。不同学部下面又分好几个处及方向,其所侧重资助研究的方向是不同的。由于第一次写,我自然以我博士导师为标杆,选择了一个他经常投往的学部—数学物理学部的物理处。这主要源于我博士期间主要参加的是物理学科的学术会议,同时也想自己的项目申请书能够侥幸到达我研究生期间导师手里(实际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选好目标学部后,就进入课题确定环节。课题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是否立项。青年项目课题选择,对于一个刚博士毕业的我,自然想到的是基于博士做过的课题,做个拓展。于是我选了博士期间一个小课题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列了一个项目提纲,发给了老板。老板的回复否定了我的选题,理由是我拟开展的课题确实具有一定意思,在几年前确实非常新颖,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大的突破,而且未来几年可能突破的几率比较小,同时他也从国内潜在的竞争课题组等方面否定了我的选题。虽然得到的是否定答案,但让我心服口服,不愧是国自科申报命中率百发百中的牛人。

老板回复中也提示了我一个新课题方向,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的方向,我顺着他的提示展开了新一轮调研。调研期间刚好是春节,作为一个青椒,工作第一个春节,自然走亲访友频率很高,特别是谈婚论嫁的阶段,所以整个春节是处于忙碌当中。春节初八返校后,距离项目申请书截至日期大约还有40余天,因此必须抢占时间,重新进入课题申报状态。在Web of Science中输入关键词,我把所有相关的文献标题都过了一遍,把相关的综述文章、高引用文章和近五年内文章都下载保存了,而且按“题目-作者-杂志-页码-年份”做了统一命名,这样一是方便自己写的时候查阅,二是方便以后添加参考文献。在文献调研后,我发现新课题方向的特点:

  1. 目前相关的文献很少,能沾上边的也就是100多篇,而且具体到某一个小方向,几乎就是10篇左右;

  2. 文献的作者来源很集中,就只来自国外几个课题组,国内几乎很少有人涉及;

  3. 目前相关工作出的文章很高大上,同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很明显。

从其特点,我由衷的佩服老板的眼力,这样一个方向出来的课题创新性是不言而喻的,肯定能引吸评委的眼球。与此同时也感慨平常的文献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这么一个新方向,我博士期间从未接触过,与我博士期间研究工作能扯上关系的仅仅只是材料属于同一大类型,但背后物理本质却是截然不同。选择此课题优劣都很明显:优势是创新性强,有足够的吸引力;劣势是研究基础不太相关,有点剑走偏锋。

文献调研是项目申报过程中最耗时费劲的步骤,我都是快速阅读下载文献,然后进行问题归类,并把每篇看过的文献首页标题、摘要、重要信息都截图,以及文献PDF的命名都保存在PPT中,以便写的时候查阅,同时也方便立项依据插入文献。经大量文献调研和归类后,根据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要求,我列了一个初略提纲,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创新性、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其中立项依据我通常按三个小方面论述,包括“所研究项目意义重大”,“目前未曾有相关研究工作或目前存在的研究具有共性重大问题”和“项目非常迫切,且必须采用申请书所提方法”。研究内容布局部分方面,我通常按由浅入深,由简单研究逐步过渡到最终复杂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手段自然是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逐一实现所提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通常是两点,不宜过多。如果太多,反而会被评委质疑,失去了项目的亮点。按如上方式,我发了一份提纲给老板。老板觉得大体合适,但是作为青年项目,我的研究内容太多,甚至超过一个普通的面上。这可能是刚写项目青椒的通病,都希望一个项目能把方方面面都概括进去。于是,我大刀阔斧的把研究内容删掉了很多,并再次发给老板。在得到老板的肯定后,我抓紧时间进行初稿撰写,这时离交稿时间大约20天左右,因此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一天睡3到4个小时,几乎足不出门。由于基金委已给出了基金申请书的模板,因此在掌握所有信息后,申请书的撰写如同八股文,只是不同人,文采不同。

图片来自腾讯

经过一周的奋战,终于第一稿出来了,自己也松了第一口气,总算是做出了一个饼,能不能吃到就不知道了。马不停蹄,我对第一版进行了大手术,包括语句、部分段落顺序修订等问题。修改后版本比第一版确实强了不少,但离能立项还是有差距。幸运的是老板恰好在基金上交前几天来我们学校做学术报告,如此好的机会真是上天眷顾。老板逐句的帮我修改申请书,并给我讲解为什么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我心中由衷的感谢,同时为有这么好的老板感到幸运。老板修改完后,申请书完全上了一个档次。修改完后,老板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项目有点写得大,可以比拟一个面上项目的研究内容(这也使得青年做完后,面上项目很难延伸继续申报)。

在得到老板肯定后,我继续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订,并通过EndNote添加文献,完成了最终稿。由于文献调研时候对文献的归类和命名,这一定程度减少了文献插入的工作量,我通常两个小时候内会添加完所有的文献。对于文献部分,我特别注意了高档次文献、典型文献、引用较高的综述文献的引用,同时适当的添加几篇当年的文献,以及国内潜在评委的文章。对于潜在评委文献的引用非常重要。

对申请书排版美观后,我在学校申请书截止日期前一天提交了,心中的石头也放下了。由于第一次接触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所有相关评审程序都不了解,于是作为三无人员基本把基金抛到了脑后。待到当年7月消息漫天飞的时候,我有幸知道自己项目中了,一时激动不已,同时心里非常感谢博士老板,他在我非常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当年9月份收到了评审意见,结果均是优先资助。心中感慨,项目的选题非常重要,同时有如我导师般的引路人指导,基金命中率会大幅度提高。

02

跨学部申报面上受挫

青年项目执行第二年,我上了副高,因此有机会申请面上项目了。类似于青年项目,首先我需要确定学部。由于我青年项目在数理学部,但是尚未结题。听前辈说青年项目未结题,同一学部申请项目,对于我们这种非大牛,通常会以青年未结题为由而暂缓资助。为此,我把面上的目标学部选择为工程与材料学部,因为做物理研究的问题载体还是材料,如此避开了青年项目同一学部的问题。但是数学物理学部的物理处讲究的是物理机制,而工程与材料学部讲究的是新材料的制备、表征等等。为了迎合工程与材料学部,我挑了一个我毕业后才涉及的研究方向,选了一类热门的材料体系,进行课题调研。类似于青年项目申报的方式,我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由于青年项目有经验积累,所以整个项目申请过程很熟悉。但第一次申请面上,还是犯了和青年项目撰写时同样的错误,一开始拟的项目框架特别大,随后逐渐缩小。在项目撰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关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经常性加班和通宵,但效果一直没有出现。在学校截至日期前我把申请书交了,可惜当年基金放榜的时候并没有我的名字。这次失败,我概括为以下三点:(1)不同学部要求不一样,物理处更多的是物理机制,而工程与材料学部更多的是如何制备、表征材料和研发新材料,二者是有较大差别。(2)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处理不好。(3)平时参与材料的学术活动非常少,接触材料学科的人太少,了解材料的术语不同,申请书中并没有用材料人的思想和语句撰写,这从评审意见可以看出,因为部分评审人没有理解我所提创新性。这样我第一次申请面上以失败告终。

03

稳中求胜获面上

“面上项目两次申请不成功后停报一年”的规定把我逼上了悬崖。考虑到第一次申报的申请书是材料口味,不宜再在数学物理学部申报,课题需要换。鉴于此,很早我就请教了我博士老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人,老板的建议还是拿自己最拿手的研究方向,稳中求胜利。有这样一名关心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老板也是我的福分。由于当年寒假放假非常晚,而且青椒的我步入了房奴、带娃阶段,各种事情使得我在春节左右的时候完全没有时间看资料。琐事繁多可能是每位青椒的感受。

考虑到时间非常紧迫,我从正月初五开始加班加点写基金,甚至一个晚上只睡三个小时。由于有过两次项目申报,尽管成功率在50%,但相关申请书八股文写法还是比较熟悉,而且课题又是自己的老本行,因此写起来比较快。其模式和青年项目写法基本类似,只是青年项目相对于面上项目小一点。由于开始准备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只留了4周时间。所以老婆、孩子找我的时候,除了上课,我都在写项目,也算是长期闭关修炼。如此不见天日的闭关生活,以3月中旬交完申请书结束。交完申请书的那一刻,自己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份我收获了我第一个面上项目。喜悦中我想起了我老板给我的建议~稳中求胜,有这么一位恩师在旁指导,我真也算是幸福了。

04

心得和感悟

一、必不可缺的指导者:

项目申报方面青椒属于新人,要使自己少走弯路,最好能寻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指导,通常是自己研究生期间导师。他能帮你点石成金。

二、项目申请书部分:

  1. 选题:依自己所活跃的学部,拟定具有创新性并吸引眼球的题目。

  2. 学科代码:你希望哪些专家评审你的申请书?选择他/她所在学科代码。

  3. 摘要:项目的眼睛,直接决定了你的初评印象分。主要表明为什么要做?课题意义?准备怎么做?预期能达到什么程度。需要精炼,再精炼。

  4. 参与人员:最好不要高一级职称人员为自己打工。

  5. 立项依据:大背景与意义、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提出科学问题的迫切性,简单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国内潜在评审专家相关参考文献是必须引的,适当地加几篇当年的文献。

  6. 研究内容:对科学问题进行分解,由易入难而逐步设计三到四个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不宜过多,不宜过于分散。青年基金题目不能过大,为以后面上留余地。

  7. 研究目标:可以转述摘要的准备做什么,怎么做?预期能达到什么程度。

  8.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一到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一点点说明性展开。

  9.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需要具体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同时可以辅以前期基础。

  10. 可行性分析和工作基础:可以配些前期预研工作说明。主要说明你能做。

  11. 版面排版需漂亮,不能出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05

结语

青椒处于爱情、事业和家庭的新起点,高校金字塔式结构中残酷的竞争,给青椒的生存空间非常小。希望我们青椒都能不放弃、不抛弃,只要不断努力,项目和面包都是会有的。最后几句改写的诗,供大家娱乐和互勉。

我待基金如初恋,基金虐我千万遍。

少壮不努力,老大写基金。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基金。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基金。

夜夜思君不见君,原来君在写基金。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基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写基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堆基金向东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基金。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
到底哪些高校、学院、岗位会有坑?都有些坑又如何更好避开?可以进入蔚青学者平台最新推出的“求职口碑”平台,主打一个“真实、有料”

求职分享、避坑吐槽,快快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文章转摘旨在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蔚青学者关注高层次人才求职和学术科研,我们建有各类交流群。


👉 只需轻松几步:


  1.  扫一扫我们的小助手,


2. 备注暗号:“博士/硕士”(嘘🤫 这可是特别通道哦),


3. 即可分别加入对应的【总交流群】【地区交流群】【专业交流群】🎉

博士

硕士


另,有【高校求职】、【科研项目】、【海外人才】交流群可供选择,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和科研动态。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蔚青学者网”

蔚青学者
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