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色戒》毁掉的女英雄...

文化   2024-10-05 07:16   江苏  

点击关注

转载自 国馆文化


2007年,中国有一部现象级影片上映——《色戒》。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业余女间谍尝试色诱老谋深算、嗜血成性的汉奸头子,却最终为情所动,放走汉奸,害死自己。


这般禁忌的女间谍,却不是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她名叫郑苹如。

郑苹如


01

1918年郑苹如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她从小就是一个美女:

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深深的酒窝,高挑的身材,穿着最时髦的旗袍,风姿绰约地参加各式各样的party。

而且,她的家室也很好。

父亲是革命党人,留学过日本,追随过孙中山。1928年之后,在复旦大学任法学教授。

母亲是日本的名门闺秀。
郑苹如一家,左一为郑苹如

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不折不扣的白富美。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境优渥的千金小姐,竟然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才14岁的时候,她就用零花钱,买了许多纸张,印成抗日传单,跑到街上去散发,还作演讲。

七七事变后,她与一些同学抬来了好些缝纫机,在家中缝制衣服,支援抗日。

俨然一个学生领袖的样子。

但郑苹如知道,她现在做得这些远远不够,为了追寻心中那个光明的梦想,她决定将自己托付给黑暗。
02
从十三四岁开始,郑苹如就喜欢呆在父亲的办公室。

在这里,她可以听见一些外面听不见的密谋。

各种要命的情报,各种神秘的人物。

她观察着这群人,这群人也在观察着她。

上海名媛,精通日语,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司法界高官,郑苹如具备了间谍的所有条件。

于是中统向她发出邀请:“更好地抗日,更好地报效国家”。

资料里并没有告知我们郑苹如为何决定成为间谍。只知道她“顺其自然”答应了。

好一个“顺其自然”。

当那么多人宁愿跪下苟活的时候,一个站起来的人就是耀眼。

没有多少训练,她就走上了危险的间谍之路,可没想到,她还是个情报奇才。

郑苹如很快融入了侵华日军上海各机关的中上层交际圈中,以半个日本人的身份周旋在那些豺狼中间,获取了大量的高端机密。

她获得的诸多情报中,最重要的当是汪精卫叛国的信息。

1938年末,郑苹如获悉汪精卫即将叛逃越南,立马以急电向重庆报告,成为预报汪精卫叛国的第一人。
汪精卫访日

可惜,报告都没有引起重庆高层的重视,他们大概不相信一个小小的特工能获得如此重大的情报。

在谍战剧里,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个男性,飞檐走壁,闪转腾挪,斡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就在1939年的上海,一个女子就做到了这些。

她的身边,有各种影子。日本顽固派,汪伪,日本反战分子等等

随便一个不小心,都可能万劫不复。

就算如此,她依旧展现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郑苹如策动日本反战分子阻挠汪伪政府的成立,为此还被扣押过一个月;她接近过日本首相之子,甚至差一点就让他赴重庆和谈。

郑苹如用自己的力量默默的为国家奉献着。
03 

1939年春天,未婚夫曾经两次写信约郑苹如赴香港成婚。

但在国难当头之时,郑苹如一再推迟婚期,两人约好:胜利之后,就结婚。

谁知不久郑苹如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使这个约定永远地失效了。
这个任务就是做刺杀丁默邨的诱饵。

丁默邨何许人也?

臭名昭著的“76号”主任,汪精卫集团的特务头子。
丁默邨

让郑苹如做刺杀丁默邨的诱饵有两点原因:

一是丁默邨好色。二是他曾经担任过郑苹如的校长。

郑苹如当时颇多顾虑,便回家向父亲讲了她的担心,父亲鼓励她说:“抗日锄奸,对国家民族有利,对四万万同胞有利,这事非做不可!”

家国大义这样的道理,再怎么说、怎么做,也会有人不明白。

郑苹如明白,于是她出现了在丁默邨的办公桌前。

却不知,她早已掉进了陷阱里。

丁默邨早就注意到她了。

“有一个女的,常常跟另一派日本人(反战一派)在一起,长得很漂亮,有人说是日本人,有人说是中国人,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一定要认识她。”
 
只是中统浑然不觉,还洋洋自得安排刺杀。

郑苹如按照计划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时不时地恃宠撒娇,在与丁默村频频约会中,虚与委蛇,逗得他神魂颠倒。

而这些约会,全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鱼饵,上钩了。
04
第一次刺杀。

由郑苹如出面邀请丁默邨到自己家中做客,中统埋伏在后门。

1939年12月10日晚,一切如计划进行,丁氏那辆黑色雪铁龙轿车缓缓停在郑家门口。

但不知是丁默邨出于警觉或确实有事,他说声“有急事”,没有下车。

不管郑苹如如何邀请,他就是不上去。

无奈只能进行第二次刺杀。

12月21日,丁默邨临时邀请郑苹如前去参加饭局。

饭局过后,她们乘坐轿车来到静安寺路。

郑苹如看到街边有一家西伯利亚皮货店,橱窗里陈列着各式高档毛皮大衣,这是上海第一流的皮草专卖店。

她立马提出要去皮货店买一件大衣作圣诞礼物,丁默邨欣然同意。

哪知在店中,丁默邨突地把一沓钞票扔在柜台上说:“你挑吧,我有事先走。”然后扭头就朝汽车飞奔过去,随即传来几声枪响。

司机见主人奔来,立即发动起车,几乎与枪声响起同一瞬间,丁默邨钻进了车门,轿车便急急地向东驶去,身后飞来的子弹撞击在车身上,打出几个大大的窟窿。

显然,郑苹如的身份已经暴露。

中统局主张她赶快逃亡,并承诺会保护其家人的安全。

而丁默邨派人向郑家放风,说如果郑苹如不来归案,就杀她全家。

逃走,还是归案?

这个胆大心细的女子,早就做好了决断。

12月25日那天,郑苹如和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并笑着安慰家人要去“自首”,随后拿了一把勃朗宁手枪出门。

一往无前,只身赴死。
05
孤注一掷,亦是自投罗网。

年仅22岁,没有经过特工训练的她,怎么是这些人的对手。

面对轮番的审讯,郑苹如“密在心中,坚不吐实”。

为避免中统上海区的全军覆没,她拒不承认自己是“重庆方面的人”,一口咬定自己是“情杀”。

她冷冷地嘲讽:“丁默邨与我相好后,又别有所恋,我实不甘心,就用钱请人开枪恐吓他。”

丁默邨亲自审问,她也这么说,气得丁直跺脚。

眼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老婆曾到狱中,以长辈身份劝降并审讯,郑苹如还是咬紧了牙关。

眼见郑苹如软硬不吃,汪伪政府没了耐心,下令处死郑苹如。

1940年2月的某天,一辆车驶向上海的郊外,目的地是荒野一处早已挖好的深坑。

到了那里,郑苹如被拖下车。

即便哭花了脸,也掩盖不了她绝世的容颜。

临死之前,女人便不哭了。她镇定地对着刽子手说:“帮帮忙,打得准一些,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三声枪响,香消玉殒。

06
50年代,张爱玲从恋人胡兰成口中听到了这个故事。

那时的风言风语,把郑苹如变成了一个风流女子,说她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用身体勾引丁默邨。

更有流言说她爱上了丁默邨,所以丁默邨才能两次逃过刺杀。

于是张爱玲写下了《色戒》这个故事。

然后李安把它搬上大银幕。

在这里,郑姑娘变成了为情所困放走汉奸的王佳芝。

多么冤枉!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个有点天真、又充满阳光的女子在间谍这条钢索上保持着平衡,又如何在这个男人都战栗的深渊保全自己。

她不过就是一介女流。

保家卫国的重任本不该落到她头上。

看看她周围的人吧。

有人怯弱得在他人的裤裆下爬步。

有人用尽酷刑,折磨同胞,毫无愧疚之心。

有人趋炎附势,在英雄的疮疤上大作情色文章。

她当然也会怕,但她终究不是不知亡国恨的商女。

也不是李安电影里为情所动的王佳芝。

她是郑苹如。

我不怕死,我只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

所以,请别弄花了郑苹如的脸。

▼今日推荐关注


句号先生说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权贵唱赞歌!本号主编为前著名记者,历史研究者,宽容、睿智、深度、有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