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天长
陕北籍90后作家王闷闷最新长篇力作
《日久天长》是陕北籍“90后”作家王闷闷最新的一部呈现陕北社会变迁与小人物日常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40余年为时间背景,以杨明忠、杨明义、赵清丽等人物为中心,描写杨明忠小时候因病导致容貌缺陷,从农村放羊娃到开三轮车做生意,再到城市闯荡,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然后返回家乡,回馈并发展家乡产业,带动家乡人民致富的故事。其间,爱情、事业、理想等人生矛盾与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普通人为追求理想生活而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此种精神的展开,也可以看作是“孙少安”在新时期的一种延续。
有论者说,《日久天长》是一本讲真善美的书,主人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真诚、善良、胆量、勇气、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全景式反映陕北40年社会发展与精神变迁的长篇力作。在现实与虚构之间,作品里用到了很多陕北方言,呈现了很多独特的陕北风物、风貌,是近年来关于书写现代陕北的、带有编年史性质的、关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关系的体现,这也是作家精力充沛、创作力旺盛的一种体现——关于青年作家王闷闷本人和陕北的大部头作品——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别样陕北面貌的区域性日常生活史诗的书写和集中呈现。
日常生活可看作是一种在无序和有序中纵横交错,却有着自身某种逻辑的自然秩序。作家贾平凹曾说,王闷闷,人如其名,一直在和自己较量,试图写出称心如意的作品。亦正如“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列斐伏尔所说:“一些人是艺术家,也不是哲学家,然而,他们浮出了日常生活,度过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是因为他们经受了契机:爱恋、工作、游戏,等等。”对于这一代青年作家来说同样亦是,王闷闷曾在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生、成长,有着相关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他的写作恰恰也从他最熟知的土地和生活开始,不断地书写这块厚土,又不断地试图用文字去理解、表达并企图改变这块土地。相信王闷闷一定会朝着更为广阔的天地走去。
(推荐人:秦客)
长篇小说或生活的魅力
将近五个月的时间,我把自己完全放置在这部小说里,每日除了吃喝睡觉和去小区外面散步,其他时间要不是在写,就是在思虑接下来要写的故事情节。因为很多故事情节在写作过程中会随着人物的命运有所变化,所以情节是有生命的,是活的。长篇小说不同于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写作,前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构思,而且要做好花费几个月或一两年甚至三四年来完成这一件事情的心理准备。
《日久天长》,王闷闷 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4年1月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炎热的夏季,正在读研究生,因为是研二第二学期,学校几无课程,空闲时间就多起来。说实话,空闲时间越多我越心慌,因为我不同于其他学生。我是本科毕业工作三年之后考的研究生,读书的学费及日常花销,自然全得靠自己,一个是家里父母随着年纪增大,身体又不好,没什么经济来源;再一个是就算家里能给,自己也没有那个脸面去拿,本科毕业说是工作三年,实则不过是在社会上飘荡了三年,几乎没有怎么正经做过一份工作。这个时候,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写作上。
我热爱痴迷于长篇小说的写作,正好有此契机,便开始了已经构思了两年多的这部小说的写作。也正好锻炼自己讲故事和耐心叙述,以及对小说结构、思想、想象、语言、美学等因素的把握掌控能力。小说写的是一个农村孩子如何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奋斗打拼出一番天地的故事,说是故事,其实是人生,并且是普通人的人生。我要磨练自己的性子,找寻一种不急不缓的叙述节奏,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刻画书写小说中的人物,主人公是很重要的引子,他引出了与他有着交集的那些人。他们为了生活,每日做着不起眼的营生,可以说,终其一生,也不过是默默不闻,如若命运不济,还会遭受一些巨大的灾难创伤,到头来,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和带着无尽的遗憾悲伤离去。
我想,这些也只有长篇小说这种体裁能承载,我写的是自己身边的人,也是芸芸大众。长篇小说的写作和生活有类似的地方,都是迷人又磨人,迷人之处在于有很多未知和可以尝试着去做很多探索创造;磨人之处在于,漫长又慵懒的过程和一些难以言说的煎熬孤寂。老家人常说,过日月过光景,原来全是笼统一听,现在我似乎有些懂了,我们的生命不就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起伏升落,那么,我们过的不就是日月不就是光景吗?并且,期望能日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