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哪些不一样?
海派谍战话剧
《向延安》
演出时间 | Time
2024年10月25日(周五)19:30
演出地点 | Venue
吉安市保利大剧院
演出票价 | Price
50/100/180/280/380元
注:票品特殊,一经确认售出不退不换,过期不用自动作废;
本场演出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向延安》是一种肝肠寸断,是一种悲秋苦冬,更重要的,她还是一缕光。微凉的光,温暖的光,照耀全身。”
——原著/编剧 海飞
“作为谍战题材作品,我们追求的不是给予观众外部的情节刺激与视听冲击,而是希望这部戏在谍战类型的基础上,更加具备一种人学的价值和诗性的品格。”
——导演 李伯男
、
在历经了兄弟相煎,家族溃败,友情相悖,爱情背道而驰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后,向金喜从一名懵懂学生,纨绔子弟,一步步忍辱负重,逐渐成长为一名心向延安的,最孤独坚韧的地下革命者……
和一般谍战剧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特工不同,话剧《向延安》的主人公向金喜以“菜鸟”的样子出场,不是“高大全”的人物。
话剧《向延安》由原著作家海飞亲自操刀改编,是其“海飞谍战世界”中首部登上舞台的作品。该剧以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的上海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主人公向金喜,阴差阳错以厨师的身份执行潜伏任务,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革命志士的故事。
用海飞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富家少爷的故事,这是一个大厨的革命。”在向金喜的一生中,父亲、手足、心爱的人、人世间的所有斑斓都一一与他擦肩而过,他在最张扬的青春岁月走上了一条最需要隐忍的道路,背负骂名却不能解释,错过爱情而只有放手。所谓“牺牲”,有时不一定是带着信仰赴死,而是舍弃一切去活。
“虽然他像一粒尘埃,但是在阳光照耀之下,会庄严地闪烁一下。”谍战是最孤独的战争,“我真愿意哭倒在书桌上,为这个叫金喜的革命者。”
向家屋檐下,云集了大革命时代的各路旗帜和政治光谱,有革命青年、国民党军统头目、汪伪76号行动队队长……一家人背景不同,信仰各异,构成了舞台上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向往着延安的同学们,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也走向了殊途。而这些人物被时代裹挟着做出的种种选择,为全剧埋下了最大的伏笔和悬念。
话剧《向延安》突破性地将着力点放在信仰的诞生之路上,主人公最初只是想成为一个厨子,懵懂如他,目睹了哀号求生的难民,被炮火所伤等待死亡的人群,日军侵略时八百壮士保卫上海的壮烈情景,也见证了同学们的奋起抗争,他的内心怀有对正义与美好未来的渴望,但那是一种模糊的理想,直到他开始潜伏任务,看到革命前辈的坚持与牺牲,看到国家危难之际找寻出路的迫在眉睫,才逐渐明白了什么是信仰和坚守信仰的意义。
“红色题材,不缺主义,缺的是情感和温度。上海屋檐下看透时代风云,万家灯火中诉尽儿女情长。”
《向延安》宏大的历史叙事是由平凡琐碎的世俗细节构建而成。革命者们化身厨师和裁缝,穿梭在街头巷尾;国民党中统特务姐夫国良,以坐在前岳父家剥毛豆的方式出场;望远镜、莱卡照相机等物件与石库门、评弹小调、旗袍、本邦菜等掺杂着浓郁旧上海味的元素贯穿始末;立志投身革命的同学中,还上演着纯粹美好的恋情。
正是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化书写”,成全了人物的鲜活和立体,让信仰的崇高不再只是一个流于表面的空泛概念,而被赋予了血肉和灵魂。
这是一个几乎从未在舞台作品中看到的上海,“一件千疮百孔的绸衫”,一个分裂的、光怪陆离的上海。
“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混杂着外滩的钟声、百乐门的舞曲声。一边是声色犬马的十里洋场,一边是血肉横飞的残酷战场,时代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了人们内心的恐惧与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身为革命者的主人公金喜,能与投身军统的姐夫和为伪军卖命的二哥同桌吃饭,可以看到时代赋予了他们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正是因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心之所向,理想与信仰一直是历久弥新的话题,这也是《向延安》的故事值得当代人走进剧院的原因,它的革命群像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足以穿越时空将你我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