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算命:套着定义的皮把人框死,还让你觉得真找到了自己

百科   2024-11-07 20:10   上海  
现在年轻人流行MBTl性格分析,就是根据人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表现,把人划分成16种性格。
什么i人、e人、情感型、理智型全是性格分析的产物。

这种东西,本来只是为了方便全面了解自己,知道哪里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做个修正的。

当成玩具新鲜一下,玩一玩、测一测,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大批人非常容易把自己完全带入进去,把自己锁在里面,反向塑造成一个与之对应的类型。

比如你根据自己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然后定位、对号入座到某个性格类型下面。

一开始你觉得很新鲜、很合适,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个类型下还有其他方面,你并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你又完全接受了这个定义下的所有标准,因为这套定义理论告诉你“你这个人就是这样的”。
你就会下意识地强行遵守它,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乱贴标签。
你就不自觉地往上靠,硬要演、硬要强化这个特点,硬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地表现出来。

让自己言听计从地,去符合某种模式,去扮演某种角色。
通过单独划分,把人框死,把无知当个性,把人当程序,把所谓的特征当成行事准则。
这就导致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我该怎么解决,而是先问:我的这个人格类型应该怎么做?

你开始按照这些死板的标准去行事,而不是凭自己的判断和感受。

你变得越来越扭曲,越来越不像自己,使得原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了持久而激烈的矛盾。

本来很正常的现象,硬是变成亲手制造的麻烦,让一个没病的人变得有病。

这就是现代的人设,为自己定一个死框,做一辈子的合格信徒。

但问题是,真正的人是多元的,复杂的,动态的,是不断上升不断完善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提升、环境的变化,你对待世界万物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你的某些特性没表现出来,也可能只是还没有被内在状态和外在环境所激发。

你今天的反应可能与昨天的完全不同,早上和下午的反应都可能天差地别。

这种分析还有一大用处就是,拿这些定义当借口。

把自己定义在死框里的人,一直用这些词汇给自己归类或洗白,然后画地为牢,逃避自我。

比如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社交,他会理直气壮地说:哦,我是i人,天生不爱社交,所以我不去社交。”

别人又问他为什么容易焦虑、为什么胆子小,他会说:
我是回避型人格,因为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焦虑紧张是我的特权。”
让标签替你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外部问题

但本质上,都是给自己懒惰和不作为套上一层皮罢了。

就像我在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去算命?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死命信星座、信属相的人一样。
仿佛自己就是星星安排好的某个角色,星座说你是巨蟹,性格敏感,那就拼命演,偏要做某事或者偏偏不能做某事。
但是把这些玩意放到狗身上,它都能压中几条,显得极其愚蠢可笑。

还有很多人,天天无病呻吟地抱怨原生家庭。

每次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我可以怎么改进”,而是“这个问题一定是家庭的问题”。

当然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并不好,他们也有很多错误。

但把一切问题、所有的不顺都归因于他们,就显得很蠢了。

把自己困死在解释里,把自我所有的缺陷合理化、标签化。

沉浸在自己的种种不幸和过去里,假装这样就能心安理得,这跟清醒着堕落又有什么区别?

书海探读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