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绣制的彝族特色作品,登上世界时尚舞台,这是此前任何凉山农村妇女都无法想象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凉山绣娘们将其变成了现实。“金针绣娘”斯都马麻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夏,在全球重要的手工艺文化活动——第十届伦敦手工艺周上,彝族设计师雷雯雯与凉山越西绣娘们合作的《雪中鹤》《索玛花》等系列作品,备受关注。斯都马麻就是参与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越西绣娘。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有许多绣娘的经历与斯都马麻相似。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关怀下,在全国妇联接续开展的支持四川省在凉山州开展的“树新风 促振兴”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等一系列难得机遇中,她们脱贫、发展、致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风貌和发展活力。
斯都马麻4岁丧母,曾因家中贫穷,被迫辍学回家干农活儿。没钱买衣服时,斯都马麻跟着手艺好的长辈们学彝绣,靠缝补过日子,这让她有了一定的刺绣基础。她也曾外出务工,结婚生子后返回家乡,靠种植农作物和闲暇时绣些日用品卖到集市上来维持家用。2019年,在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她们一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从高海拔山区搬到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感恩社区。
2021年,全国妇联在凉山州实施“三年行动”,提出要实施妇女素质提升支持行动,并明确要组织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其中,具有针对性的彝绣技能提升培训、产品开发、阵地升级等都是重要支持内容。
正是在这一年,斯都马麻开始加入城北感恩社区的绣娘团队。“每次培训相当好学,不懂就问,不会就练,一遍两遍不厌其烦地练习。”越西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讲述,在“三年行动”支持下开展的彝绣培训,斯都马麻几乎一节不落地参加,凭借扎实的功底及认真学习的态度,她的绣功不断精进,也获得了不少订单。这不仅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她深入了解了传承彝绣的意义。
“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关心下,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斯都马麻感慨地说。而在各级妇联的培育和支持下,近几年,斯都马麻被评选为凉山州“十佳明星绣娘”(金针绣娘),还获得了凉山州“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最美母亲”等荣誉。
越西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越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彝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以“三年行动”为契机,2021年县政府与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乡村振兴新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2022年双方共同主办的彝绣衍生新品发布会在北京时装周展演,2023年、2024年相继受邀参加北京时装周、伦敦手工艺周中国馆“和韵华夏”主题展,一步步登上了世家展览的舞台。
其间,在全国、省、州妇联的精心指导下连续多年开展彝绣技能培训教学、彝绣产业扶持,培养及建立了稳定的绣娘团队及彝绣师资队伍,为彝绣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统计,越西县现有绣娘5000多名,技术成熟的绣娘1890名,精英绣娘200多名,并培育了4个彝绣专业合作社,彝绣服饰个体户商店148家,共带动2000多名绣娘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如今,越西县已开始探索“企业+合作社+绣娘”的模式,推动越西彝绣产品市场转化及推动绣娘手工产业向市场化发展,让妇女拥有持续增收的动力与坚实依托。
而在“三年行动”的妇女素质提升支持行动的实施中,三年来,在越西县、普格县、西昌市创建3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当地妇女因地制宜发展手工制作、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开展了3期“语爱同行”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彝绣技能培训班,2场“易地搬迁巾帼讲堂”,带动当地举办彝绣、种养、家政等创业就业技能培训255期,帮助超1.5万名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增收致富幸福愿景。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代雨珈
实习编辑:燕海芯、赖念芝
责编:方超
审核:冉秀丽
精彩内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