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教有所为 | 一组关键词让你了解科研标兵

教育   2024-11-20 11:18   上海  


近年来,学校贯彻“科研强校”战略,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坚持抓好“有组织的科研”,切实加强科研团队和智库平台建设,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助力学校科研实力持续攀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今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来自国际经贸学院焦振华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吴志艳副教授和会计学院宣扬副教授荣获科研标兵称号并接受表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科研标兵,聆听他们在科研创新、教研结合、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悟。



焦振华

求真求实,当好学生学术研究的引路人


焦振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微观经济理论、市场设计、数理经济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研究论文发表在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Economics Letters,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等学术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特别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微观经济学等课程。曾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和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焦振华的研究方向是市场设计理论与应用,特别关注拍卖与匹配理论及应用研究。他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备受群众的关注。解决公共资源如何公平有效分配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福祉,具有极为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面对这一课题,焦振华致力于探讨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性以及相关的机制设计问题,不断进行深入深刻思考和科研实践,积极回应这一社会关切,不断寻找公平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案。



在科研工作中,焦振华始终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他认为这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准则。求真意味着追求真实的学问,不被功利思想所左右,深入探究科研的深层意义,追求对社会有益的成果;求实则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浮夸、不浮躁,以真实的数据和可靠的理论为支撑。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善于从社会问题和文献研究中发现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分析探寻答案,逐渐形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使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焦振华积极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讲述学科前沿动态,把相关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交流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在课堂上,他努力以更易理解的方式传达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也推动了他自己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思考和进步。


焦振华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和本科生实验班导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悉心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论文写作能力。他指导的学生沈梓暘在学术上表现优异,本科期间在多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并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项目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指导的研究生也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市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谈到导师的责任,焦振华说道,要当好一名导师要同时扮演好多个角色。首先,作为引路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帮助学生选定研究方向,推荐有价值的文献;其次,作为启发者,要在指导过程中适当“留白”,避免灌输式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作为鼓励者,要不断发现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科研热情。


最后,焦振华寄语对学术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要明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然后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力来决定未来的求学方向。同时,有刻苦钻研的决心,培养勤奋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专注思考的能力,坚信任何收获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


吴志艳

与时俱进,保持对科学研究的进取心


吴志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副教授,专长于市场营销领域,深受学生喜爱。她不仅深耕于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学术评审工作,担任《Marketing Theory》和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的评审专家。作为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她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曾获统战系统建言献策三等奖等。她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曾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首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等教学研究成果,这些荣誉充分展现了她在教育领域的积极贡献。


吴志艳的学术之路始于英国深造。2006年,她远赴英国攻读品牌管理方向的博士学位,跨出了自己学术生涯的重要一步。本科学习英语的她,起初在品牌管理上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国内品牌发展的困境,并坚定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她运用智性研究法,深入探索品牌管理背后的奥秘,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谈到科研方法,吴志艳认为做科研要始终关注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对于留学归国教师,也要注重国内外论文发表的不同侧重。她分享了一段她科研受挫的经历来说明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刚回国时,因为无法适应国内以“量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带教学生项目都遇到了不小的阻碍。特别是多次申请副高职称受挫,让她几乎情绪崩溃到落泪。但遭遇逆境并没有让吴志艳从此一蹶不振,导师、学姐、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也给予了她力量。她开始学习新的研究方法,一遍遍阅读前沿学术论文,一次次反复进行实证研究。吴志艳坚定自信地说道:“我从头开始学习建模和跑数据,脚踏实地向前走,最终成功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


不仅是科研方法,吴志艳一直紧盯行业和学术前沿,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她敏锐地捕捉到虚拟服装试穿等新型消费行为的兴起,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消费者决策的本质规律。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MIS Quarterly上发表,还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除了科研,吴志艳还非常注重科研促教学。她深知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兴趣,因此致力于个性化教学,精心引导每位学生发掘自我、突破自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技能、提升能力。为了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她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将鲜活的案例融入课堂,精心挑选了既具代表性又具实用性的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和热烈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同时,她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案例数据,锻炼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灵活思考问题并有效解决难题。她带的的研究生队伍分别荣获2023年获得市场调研大赛全国一等奖和第四届上海市开放大数据挑战赛一等奖。


吴志艳总结说,科研道路上充满了挑战与艰辛,只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进取心,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稳、走长、走远。


宣扬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知识探索的创新力


宣扬,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入选2023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制度情境下的会计、审计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以及《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担任《大数据会计应用》《审计数据分析》《Performance Management》《管理学研究方法》《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宣扬的科研之旅始于研究生时期,那时,他对外部环境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好奇心驱使他深入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得益于更完善的培养,他在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自2017年来我校任教后,他进一步细化了研究方向,专注于中国制度背景下的会计和审计研究。


采访中,宣扬向记者讲述了中国本土制度与文化对企业会计、审计的深远影响。他解释说,我国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用国外的理论来生搬硬套地解释。结合我国企业本土实践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才更具有研究价值。他以自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举例说道,国有企业在制定目标预算时,不仅应当考虑技术环境,还应当考虑制度环境。国有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需要获得公众对其行为的社会认可。这一课题就是要探究国有企业如何合理地制定出预算目标,以获得社会认同。



宣扬分享了他的科研理念:好奇心是走上科研道路的起点,创新精神则是支持他持续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做科研要有一种开创性思维和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的勇气。在确定研究方向时,面对新兴领域的挑战,他不畏艰难,从国内外文献中汲取灵感,同时思考其在我国制度下的适用性。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坚信探索新领域能够带来更丰富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做科研也要坐得住“冷板凳”,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决心。宣扬感慨道,现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写作和发表历时最长的一篇论文前后花了六年时间。在投稿和审稿的过程中,他与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论文,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撑论文的观点,使其更具说服力。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可能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发表。



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竞赛中,宣扬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他教授的“大数据会计应用”课程是一门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单纯灌输知识,将科研思维与教书育人紧密联系。课堂中,他引入证券市场中投资机构发布的做空报告作为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验专业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方法,在分析中逐渐养成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在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金融智能工程创新大赛的过程中,宣扬根据项目情况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在备赛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并商业化自己的方案,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理论支持。这使得学生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方案阐述上也更加自信。最终由他指导的团队最终在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展望未来,宣扬老师说道,当今已进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这些新技术的产生对科研工作者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作为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敞开胸怀去接纳技术革命的到来,不断学习新技术、提供新方案、解决新问题。


学无止境,教有所为,这两句古训凝结了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探索和科研育人的精髓。以上三位教师只是学校众多奋战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一线教师的代表。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们以无尽的求知欲和坚定的毅力,在学术领域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以严谨治学的态度追求真理,为科学进步贡献智慧。作为人民教师他们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和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上科研的道路。相信会有更多教师在科研的道路上结出硕果,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和促进对外开放事业的标志性成果,培养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推动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SUIBE -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孙上耘 陈泽轩 马曦晨 罗尧之

         刘梦雅 姚昱璇 邓嘉欣 陈文樑

排版:秦若涵

编辑:李佳璐

责编:施晖

图片来源受访者





往期推荐

学校举行第一期“国际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讲座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厉害了!上经贸大射艺队又拿了五块金牌!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开始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这里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关注每一个上经贸大师生的成长。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SUIB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