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栟茶有个徐将军,在福建(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三代在福建做靖南王,三藩之一)做副将,所以尊称为“徐副镇”。只需要高升一级就是总兵大人了。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将副总兵改称副将,品级为从二品,位次于总兵。统理一协军务,又称协镇,别称协台。有一次奉命押运粮草,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康庄大道,可以如期到达。一条是山路,可以抄近路,提前三天到达。如果他能提前三天到达,他就立下大功了,可以立即官升一级,做总兵大人了。不过那山路沿途有些啸聚山林的草寇,经常打家劫舍,干着拦路抢劫的买卖,此路很不稳妥。但是徐将军倚仗他有一身的好武功,毫不在意,继续押运赶路。不料这些强盗打听得知押运官徐将军不好惹,就想出一个坏主意来搞他。趁他走到一个山头,强盗们一棒锣声响起来,几个强盗跳出来,徐将军只得丢下粮草车辆,赶紧迎敌。但是强盗们只打了几个回合就逃跑了,然后再到下一个山头,强盗们又出来骚扰。如此不断袭扰,导致徐将军的行程耽搁下来。不仅没能提前三天赶到,反而迟了三天时间。不仅不能立功,而且还要被处分。他叹了口气,叫下属帮他去交付粮草,自己则摘掉官帽、脱去官服,辞官归隐,回到栟茶老家。那时候三藩之乱(1673-1681)已经起来了,平西王吴三桂闻讯,特地派了一个有好本事的人将一份大礼从云南送到栟茶,想聘请他做督帅(将帅)。吴三桂特地吩咐,能请过来最好不过,但是徐将军不肯来。就把他除掉。那人历经千险,终于到了栟茶,见到徐将军。果然徐将军不肯为吴三桂卖命,于是那人邀请徐将军来比武。约定日期,在栟茶寿圣寺会齐比武。到了那天,徐将军穿着长衣来了,见了面他把衣服脱了,拿在手上,另一只手把寿圣寺大殿的柱子拔了起身,并举了起来,又把衣服放在柱子上,跑到那人面前说:“请!”那人吓得不敢动手,当天就跑了。
这篇记载属于民间传说,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清朝初期,栟茶有好几个姓徐的武进士、武举人,那么这里的徐将军究竟是谁。徐天凤,字文征,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栟茶场人,官夔州营游击,后来升为协镇即副将,在四川地区平定叛乱。可惜时间上晚了几十年,因为三藩之乱时期,他还没考上举人,自然不可能做副将。后来他被康熙皇帝召见,被称赞为“国士无双”,一时传为美谈。
徐周,栟茶场人,顺治十四年(1663)中举。时代比较符合,但是因栟茶徐氏宗谱失传,导致详细资料缺失,无从查考。
徐斌,栟茶场人,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他是徐天凤的父亲。徐斌曾为正月初七日晴天高兴而作诗,最后三句“准拟挥毫颂圣明,更喜夔龙调宝历,年年常贺泰阶平”充满了对大清皇帝和朝廷重臣的热爱和歌颂。这与上文徐副将不肯为吴三桂卖命,又从耿精忠那里辞官的情况比较符合。
徐尔材,栟茶场人,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刚刚中举,应该还不可能做到副将的高位。
徐玉树,栟茶场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举。这个时间明显太晚,不符合。
综上所述,徐将军可能是徐斌,但是因后人讹传,张冠李戴,可能把他儿子徐天凤的光辉事迹和官职套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