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独家小可爱,必须是冬日餐桌顶配!

时事   2024-11-29 15:25   江苏  


说起豆斋饼,常州人都会莞尔一笑。

这是在常州地区独有、

全中国只此一份的食品,

流传甚久但无人模仿。

所以,出了这个城,就没有这个货。


豆斋饼,是故乡方言的称谓。斋,在故乡方言中发za音。主要原料并不是做豆腐余下的豆渣,而是常州及附近地区的白雀豇豆。过去常用于祭祀活动,也有人称为豆炙饼。这枚小小的豆质小圆饼,是常州有名的地方土特产,已流传七百多年,相传还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



寒风凛冽的冬日早晨,需要一碗热乎乎豆腐汤治愈生活。尤其是豆腐汤中的豆斋饼,吸收了饱满的汤汁,清爽暖胃,是走到哪里都吃不到的家乡味道

走进武进高新区东庄社区,

朱杏英的孙女正将一筐筐

新鲜出炉的豆斋饼搬到院子里晒太阳。

一个个浑圆小巧、色泽金光的豆斋饼,蒸腾着刚出锅的水汽。抓起一个吃一口,如“固体豆浆”在嘴里爆开,豆香清甜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豆斋饼制作原料只需豆子和水,看似十分简单,其实步步是学问。“原来是用白雀豇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原材料换成了豌豆和蚕豆。”朱杏英介绍,这样的配方节约了剥皮的时间,又保留了传统的风味。


·

把豆子煮熟、打浆、搅拌后进料,

一满盆豆浆须两个人合力端起,

倒入订做的机器里,

特制模具下排一排挤出小圆饼,

喷香的豆香顿时飘满房屋。

最早的时候,制作豆斋饼得在大灶台上,用一个漏斗式的模具,一枚一枚“滴”在锅底。后来,朱川苟找到一位江阴的制造师,以绿豆饼机器为原型,改造出了一款专门做豆斋饼的机器。



“最早靠我妈妈纯手工制作,一天只能做七八斤,我接手后也就做几十斤,现在有了这台机器,每天五六百斤都不是问题。”朱杏英的儿子朱川苟说,每逢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和祭祀有关的日子,一天销量能有五百多斤。



小小豆斋饼,吃法五花八样。

朱家现在生产小号、大号、夹肉版共三种。

小号和豆腐汤搭配,大号在饭店里炖鱼头汤、和肉沫搭配,如果需要夹肉版本的,得专门定制。

在朱家,小小的豆斋饼已经传承了整整四代人,60年的时间里,从原料配比、卖货摊位、手工机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不变的,

是常州老百姓辛勤奋斗、

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生活底色。

😋😋😋

评论区来说说你爱吃豆斋饼吗

最爱的是什么烧法?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宣传、食美常州

全媒体记者:殷雯馨

摄影:徐洋

编辑:可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日报(微信号:czrb20141301)




随 手  点 赞

好 运 不 断

点 个  在 看

能 量 加 满

↓  ↓  



常州日报
《常州日报》官方公众账号。推送即时新闻,提供信息服务,直面受众互动,实施品牌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