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位于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下站村的下站遗址考古现场了解到,2020年至2024年,通过4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宝鸡下站遗址新发现祭祀坑106座,出土大量牺牲和祭祀器物。
该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寒风中,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掘土,身后几道数十米长的直线坑内,不时可见马骨、牛骨等;发掘出的玉人、玉琮、玉璜、金饰、玉及铜车马饰件、青铜残件等祭祀遗物精致小巧,大多色泽鲜亮。
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等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了4次主动性考古发掘。
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介绍,这4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200平方米,发掘了从春秋中晚期至汉代的各类型祭祀坑106座,出土大量的马、牛、羊动物牺牲和金、玉、铜等祭祀器物。2024年发掘两类长条形祭祀坑,较窄的一类坑内埋藏牛和少量的羊,摆放整齐有序;较宽的一类坑内埋藏马,马无固定头向及姿势,坑内局部有埋藏上下两层马的现象,此类祭祀坑为首次发现。
这4次考古发掘,确定了下站遗址是秦宣公所立密畤,祭祀青帝。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延续使用长达600余年。下站遗址性质明确、设施完整、布局清楚、内涵丰富,为探讨中国古代天坛祭天以前祭天礼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翔实完备的实物材料。通过目前已经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各类祭祀遗存,初步建立起了春秋中晚期至汉代祭祀器用演变的序列标尺。
据了解,下站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
来源:极目新闻、海报新闻、健康中国
编辑: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