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府大地迎来秋收高峰时段,广袤田野,稻浪飘香,跨区机手们继续奔忙在追丰之路上。活跃在田野中的跨区机手这个队伍,有的人刚刚加入,有的人选择离开,还有的像封心正一样,他们是行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把农机跨区当成了追求一生的事业。
安排好当天的作业,老封前往崇州市一家大种植户的地里查看机收情况,“这一户我们合作了好多年,4000多亩地,每年四台车,根据他水稻成熟的顺序,熟一段收一段,十多天收完。去之前我都嘱咐机手,一个要注意安全,再一个要当成自己家的水稻来收,边边角角都收干净,保证质量。”
到地里查看过情况之后,老封才放心,“前段时间连续降雨,中稻倒伏有些严重,好在雷沃谷神马力大,拨禾轮落地平整、均匀,收倒伏效果杠杠的。”跨区26年,老封经历了每一代收割机的升级换代,提起团队里用的最多的雷沃谷神收割机,老封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
在老封的脑海里,有一张详细标注着小麦和水稻收割路线的行军图,“98年刚开始跨区时信息不通畅,我就自己搭飞机和火车全国各地跑,这才摸清了各地农作物的收割时间,也就有了后来每年六个月的跨区计划。”为了制定跨区路线,老封耗费了不少精力。
到现在,他的跨区团队已经在固定的路线上有了稳定的客户群,“第一次来四川的时候,农户都没见过收割机,不敢让我收。我跟村长说可以免费给他们收两亩做一下实验,就这样慢慢地让人接受。到现在,团队每年水稻和小麦收割面积加起来有30多万亩。”
已经跨区26年,还要干多久?提及这个问题,老封这样说,“再干个五年十年吧,收割机跨区的人越来越多,明年我想着尝试一下大型收割机,去新疆。”像1998年第一次跨区一样,59岁的老封对未来的农机跨区生活又有了新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