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先秦元典文化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多洛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问题,强调了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先秦文化元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具有时间的早期性、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独创性与启发性、精神品质的美好性、地位的崇高性、影响的广泛性与深远持久性。其中体现的“以人为本”“仁爱思想”“中和思想”“家国情怀”等思想早已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淬取和借鉴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度结合,弘扬和阐释其现代价值,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矫正和弥补现代文明缺失,指引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关键词:先秦元典;元典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者简介: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创新团队项目“中华文学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建设”(项目编号:民委发[2020]76号)阶段性成果。
张岱年早期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
陆建华
摘要:张岱年早期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仁学和认识论领域,并兼及对于孔子思想的总体和正面的评价。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天论、人性论、人生至道论、人生问题论、认识方法等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岱年对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在其“品值”哲学、功与利的思想、认识方法等领域,并涉及对于孔子思想的正反两面的系统评价。在张岱年心中,孔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人生哲学特质,孔子的天论、人性论、仁论以及认知理论等对于中国哲学具有首创之功。
关键词: 张岱年;孔子;天;仁;认识
作者简介:陆建华,博士,安徽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渊明对“身”“形”的关注、思考及诗意表达
王立增
摘要: 陶渊明在诗文中密切关注自己的“身”“形”,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及身体感受。由少年时期的“壮且厉”到后来年迈时的衰貌,让他产生了焦虑和恐惧。陶渊明还书写各种隐性身体,如被疲倦、饥饿、生病摧残的“身”“形”,以及醉酒状态下放任的“身”“形”等。基于此,陶渊明抽象出一个超越形体的“身”,并提出了“贵身”“养形”的思想,在现实中通过以神养形、不受拘束、参加劳动、知足寡欲等予以实践。他对“身”“形”的诗意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俗为雅,予以审美观照;自我形塑,加强主体性建构;运用隐喻,表达对社会的反抗;借用身体,进行形象化和艺术化的哲理呈现。作者简介:王立增,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占智勇 徐 政 郑霖豪
摘要: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协同发展是我国面对新发展格局作出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体现。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演进,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高素质基础的劳动者、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跃升,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动能,能引领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因此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科学内涵和具体实践路径的崭新概念。新质生产力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理论逻辑分析是以要素流通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以新质劳动力提升区域人才高素质、以科技变革助推区域创新深度融合、以模式转变辅助区域城市治理转型。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核心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区域创新协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助推区域产业协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生产力、以人才建设为发展的主要抓手,形成区域人才集聚,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区域一体化;产业协同;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作者简介:占智勇,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徐政(通讯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郑霖豪,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算法视角下数字帝国主义掠夺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2CKS017);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价值链视角下数字化转型赋能江苏制造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SYB-085)。
王春豪
摘要:基于2008-2021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物流业效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物流业低碳化水平,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业效率与低碳化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物流业动态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静态效率相对较低。(2)物流业低碳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重庆、陕西、新疆、四川和甘肃等地区低碳化水平相对较高。(3)物流业静态效率与低碳化水平呈现初级协调状态,并且逐渐向好发展。2013-2021年期间,物流业低碳化发展优先于效率提升。(4)短期内,物流业动态效率对低碳化水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受到低碳化水平的抑制影响。作者简介:王春豪,博士,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YBJJ60);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QN20210083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4SKGH143);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455006)。
摘要: 社会排斥常常指某个体或群体被置于不利之处境。公共政策对社会排斥的生成具有关键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权利分配差等化、社会机会封闭化、能力塑造偏差化等政策异化机制达成。权利、结构、能力等诸多中介变量是公共政策异化机制发生作用的关键变量。凭藉公共政策对社会排斥的“塑造”功能,政策主导者应该时刻站稳公正的立场,制定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之公共政策,更好地实现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正之功能。关键词: 公共政策异化;社会排斥;权利分配差等化;社会机会封闭化;能力塑造偏差化作者简介:钟裕民,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美好生活视域下我国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BZZ068);“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江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监测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SZB025)。
营商环境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优势支撑:一个基于政策过程理论的框架建构
郭燕芬
摘要:提升营商环境治理效能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从营商环境治理效能提升的结果出发,以政策过程理论为工具,追溯制度优势经由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定位、政策制定与调整、政策执行和政策扩展到营商环境治理效能提升的过程性路径框架:在政策定位中,社会主义制度属性要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议程建立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理念;在政策制定与调整中,以实事求是的决策思想、民主集中的决策原则和不断创新的决策驱动力构成的决策模式保证优化营商环境的科学精准施策;在政策执行中,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与中国特色科层组织体系嵌合形成的统筹协同的党政治理结构保障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有效执行;在政策扩展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所蕴含的部署统筹性、全民动员力和资源集成性,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断纵深发展。关键词:营商环境;制度优势;政策过程理论;治理效能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执行力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ZZ022)信托: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创新
文 杰
摘要:折价、拍卖和变卖不适合作为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的方式,现有的其他方式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信托是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创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可行。作为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土地经营权信托的设立须经抵押权人同意,以抵押权人为唯一或第一顺位受益人,并办理信托登记。受托人的权利应有所限制,即受托人不得将土地经营权以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给他人;应允许信托合同对受托人的分别管理义务另行作出规定,细化受托人谨慎管理义务的要求。应设置专门的信托监察人对受托人经营管理农地的行为进行监督。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抵押权;信托
作者简介:文杰,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法规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2&ZD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CCNU24ZZ190)。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扩张的合理边界
杨莹莹
摘要:在算法推荐服务引发的版权侵权案件中,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边界是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的关键。算法推荐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偏向性”,但同时也具有“辅助性”特征,算法推荐的本质仍然是一种网络服务提供行为。提高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正当性。在传统侵权责任理论下,“必要措施”不但应当是补救性的,而且还应包括预防性的,这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合理扩张、版权侵权责任的适当加重预留了解释的空间。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分扩张注意义务边界的趋势出现。一方面,应从整体层面出发,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承担较高注意义务的边界进行系统划定;另一方面,应从个体层面出发,在个案中根据具体情形运用“理性人”标准,进一步完善“较高注意义务”的衡量,实现各方利益平衡。关键词:算法推荐;注意义务;版权侵权;网络服务提供者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化开放创新范式下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保护与价值转化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ZD141)。
共同富裕背景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研究
张浩淼 谭 洪
摘要: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关键要点在于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为此,需要探索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通过对为何帮、帮扶谁、谁来帮、帮什么和怎么帮五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既是贫困治理议题的延伸,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应有之义。低收入人口可大体分为绝对困难人口、相对困难人口和其他困难人口,这三类群体恰好与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三大圈层的救助对象精准对应。救助帮扶主体方面应实现“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救助帮扶措施的功能应明确为“保障+发展”、性质应属于“基础+特色”、形式应采取“物质+服务”,并通过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建立需求导向机制和打造智慧救助帮扶机制来确保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发挥最大效力。作者简介:张浩淼,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洪(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ZD060)。
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演进、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薛惠元 张永高 郭河生
摘要: 国外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经验能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借鉴。基于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中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406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多元发展期,研究主题涉及老年医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老年人衰老、疾病和健康、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社会支持和从理念到战略的转变。研究前沿聚焦老年人所处的复杂的环境因素对于其“变老”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制度支持和政策实施来优化其所处环境,高龄老人愈加受到学界关注。鉴于此,国内积极老龄化实践应健全政策体系和工作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老年银发经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积极老龄化的社会共识。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人;研究演进;前沿热点;发展趋势作者简介:薛惠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永高(通讯作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郭河生,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生。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灵活就业人员多支柱养老保险参保的成本收益及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BSH047) 。
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金融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助推器,是否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探究消费金融的乡村振兴机制,通过有选择地分析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驱动下的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农民融资约束,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实现,该结论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通过对产业功能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南北地区差异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金融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以及农业生产区的乡村振兴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文章为消费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家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乡村振兴;地区差异;共同富裕作者简介:程雪军,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高级经济师,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汪敏,同济大学法学院科研助理。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融科技平台数据垄断的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3YJC82000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金融科技公司算法风险的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EFX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超级平台算法垄断的系统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120230353)。城乡医保整合对农业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路径及政策优化研究
上官霜月 郑晓冬 方向明
摘要: 城乡医保整合一方面消除了城乡户籍居民医保待遇差异,另一方面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医保便携性,缓解了农业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双重弱势。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多维度细化拆解城乡医保整合的政策效果,并探究潜在的政策盲区及改进。研究表明:(1)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业流动人口的医保待遇和适用性,从而实现释放更多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降低医疗负担;(2)相比于医保待遇的改善,整合后对参保地限制的放宽,在释放农业流动人口医疗需求中发挥着更显著的作用;(3)城乡医保整合缓解了新农合时期医保制度的亲富人式不平等;(4)虽然城乡医保整合能够提升农业流动人口医保适用性,但提升幅度显著低于城市户籍流动人口;提高农业人口的政策认知水平有助于缩小这一差异;(5)城乡医保整合可能会增加农业流动人口的过度医疗倾向,丰富他们的医疗健康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缓解过度医疗问题。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同时考虑了医疗服务利用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区分不同医保类型和参保地,加深了对城乡医保整合福利效应的细化理解;并从城乡获益差异和过度医疗倾向入手,发现了政策宣传和医疗健康知识普及对提高医保政策效率、优化政策获益结构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城乡医保整合;农业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过度医疗作者简介:上官霜月,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博士生;郑晓冬,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方向明(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1AJL015);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项目编号:202017)。AI写作 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