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长老 | 何谓「八解脱」

文化   2024-11-26 09:00   吉林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Discipline.Meditation.Wisdom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时候,得阿罗汉果以上的时候,称之为“八解脱”。

这个法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凡夫贪着的五欲,大概的说分两种:一种是人间的色声香味触的这种粗鄙的五欲;另外一种比较殊胜的一种五欲,就是欲界定、未到地定、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定,这里边的境界,凡夫成就了也会有染着心,他会爱着这个境界、而系缚在那里不得解脱的。

那么佛法,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也开导佛弟子这个八解脱的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能够解脱、能够除灭这么多的禅定里边的染着心,成功了就叫做“八解脱”。但是成就了这样功德的阿罗汉是大阿罗汉,大力阿罗汉,不是一般的阿罗汉;现在这个文是指菩萨成就的功德。

“八解脱”:第一个解脱是“内有色相外观色”,第二个是“内无色相外观色”,第三个是“净背舍身作证”,第四个是“空无边处”,第五个“识无边处”,第六个“无所有处”,第七个“非想非非想处”,第八个就是“灭受想定解脱”,那么这一共是八个。实在来说,修学这个法门的一开始是不净观。修这种观的人,看这个经论上说,这个法门这是出家人修的法门,他一定要持戒清净,他要长时期地精进勇猛才可以的,也应该是得到欲界定、未到地定之后比较好。

第一个“内有色相外观色”。这个解脱修成就了,是到了初禅的境界的。这个“内有色相外观色”,我们暂时不解释这个名词,先大概说他的修行的情形。是观察自己内身的不净,观察自己的身体是不清净的。他先是观这个大脚指,这个足的大指先是肿起来,渐渐地肿起来像个鸡蛋那么大,那么再观第二个指、第三个指、第四个指、第五个指都是这样肿,然后这个足全部的也都肿,就这么向上一直到膝盖和大腿骨,两个足都是这样子,到全身、到头部都肿胀起来。肿胀了以后,又观察这个皮破了,流脓、流血,很污秽、很不清净的一个境界。

这样观察了以后,欲界的爱烦恼如果还没能够消除,就继续地住在这个境界里边观察,等到欲界的爱烦恼没有了,就在自己的眉间(二眉之间这个地方)这个皮肉破了,露出来像指甲那么大的白骨,观察地很分明,然后向上额骨,这个皮肉剖开了,一直到顶骨也现出来了,然后乃至到全身这个皮肉都脱落了,就是全身是一个骨人。骨人,一节一节的骨连接起来,这样子观想。

观想到最后观它有多少发出光明的意思,观察这个骨人。这个时候就是把心定在眉间,定在二眉之间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就发出来八种光明──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八种光明,发出来光明。如果是菩萨根性的人,这个时候在光明里边能够看见十方诸佛的形相;如果是钝根的人要由初禅、二禅、三禅到第四禅才能见到佛相的,有这样的境界。那么这样子,在眉间这个骨这里发出光明,在全身其它部位(这个额骨、顶骨、眼骨、耳骨全身每一个部位)都发出来八种光明来,那么这个时候是得大安乐的境界。这就是第一个“内有色相外观色”。

这个“内有色相”就是它本身的这个骨人存在,这个骨人全身发出来光明,这是“外观色”的一部分,同时也观其它的人也是这样子,所以叫做“内有色相外观色”。

第二个就是“内无色相外观色”。这是到了第二禅的境界,观察这个骨人它是虚假不真实的,观察它是像糠那样、像微尘那样子渐渐地碎了,风来一吹就分散了,归于空无了,就是没有这个骨人了。没有骨人了,但是还能够观察有八种光明的境界,也还观察其他的人还有骨人的存在,也是放出来种种光明的。这样观察成功了,就叫做“内无色相外观色”。

第三个是“净背舍身作证”。就是第二个解脱成就了以后,就把所有的这个不净的骨人都息灭了、都变成微尘了,只是看见有光明,有八种光明在虚空里面照耀一切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光明在禅定里边,就是在二禅里边观察这八种光明特别得清净。因为最初从这个骨人放出来的光明还不是那么么清净的,需要在禅定里边长时期地练,把它观得像妙宝那样的清净的颜色的光明,成功了这个时候遍身受乐,所以叫做“净解脱身作证”。遍身受乐所以叫做“身作证”。这个“净解脱”,就观察这个光明是特别清净的,所以是“净背舍身作证”,这是第三个解脱。

这三个修成了以后,第一个解脱是初禅的境界,第二个解脱是二禅的境界,第三个解脱是三禅和四禅的境界。

第四、五、六、七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是无色界的四空定。色界的四禅成就了,进一步他就不观察光明了,就把光明灭了,这个时候就是虚空的境界了。那么观察这个“空”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境界,又把它破了。然后就观察“识无边处定”,观察这个识是无量无边的,成就了以后,又把它观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又把它破了。

然后进一步修“无所有处定”,修无所有处定成功了,又观察它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境界,又把它破除了。又进一步修“非想非非想处定”,修成功了,又是观察它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境界,也观察它如病、如痈、如刺、苦恼的境界,生厌离心,那么把非想非非想处定破了。

再进一步就到了“灭受想定”了,到了灭受想定,这就是完全是佛法的修行方法,观一切法是缘起有、是毕竟空的,离一切分别相,就入了灭受想定了,这是“灭受想解脱”。这样成就了以后,这个修“灭受想定”的人,应该在三果阿那含的程度以上的人才能修这个定的。那么菩萨若能修这个定,这个菩萨的程度也很高了,修成功了以后的人,这是有大神通的境界,能得到很高深的智慧。

那么这是这个“解脱”,我简单介绍这么多。

“三昧”:就是三三昧。前面讲过,空、无相、无作就是三三昧。“三昧”翻到中国话翻个“等持”,就是平等的摄持自己的心在一个境界上明静而住,就叫做三昧。这个地方再解释一下也好。我们没有得禅定的人,我们睡着觉的时候,心里面这个明了性不显现出来,就是昏昧;睡醒了以后,心里面散乱,想东想西、种种的妄想,虽然有明了性,但是不寂静。

得禅定的人,心里面不昏昧、也不散乱,心里面很明了而又寂静,寂静而又明了,这个时候就叫做“平等”,前一刹那也是平等,第二刹那、第三刹那相续地平等摄持你自己的心明静而住,那就叫做“三昧”。这个“三昧”,像四禅也可以称之为三昧,八解脱也可以称之为三昧的,现在是指空、无相、无作称之为三三昧。空、无相、无作这三种三昧,也是在色界四禅里面修行的法门,就是已经得到四禅了,在禅定里边去观察空、观察无相、观察无作的道理,而又进一步得到定了,那么就叫做三三昧。

菩萨“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



往期回顾

寿昌无明禅师 | 皮囊歌

成刚长老 |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弘一大师 |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虚云老和尚 | 用功的入门方法

虚云老和尚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印光大师 |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印光大师 |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莲池大师 | 敬鬼神而远之

太虚大师 | 敬神与信佛,不可混为一谈

智者大师 |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忏云法师 | 防止着魔

成刚长老 | 心里有疑惑,有障难,有牵挂,到佛经里去找答案

慈舟法师 | 宁肯己身堕地狱,不以佛法作人情

圆瑛大师 | 莫道为恶不报,只因时节未到

虚云老和尚 |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惟贤长老 | 现今流行神通度人,是否符合正法

莲池大师 | 人生的爱好

净慧法师 | 学佛学什么

圆瑛大师 | 佛教与人生

太虚大师 | 学佛之简明标准

妙境法师 |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莲池大师 |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印光大师 |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印光大师 |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梦参老和尚 | 你贪求冥感,魔就来了

成刚长老 |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圆瑛大师 |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黄檗禅师 |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印光大师 | 随心造业,随心转业

憨山大师 |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紫柏大师 | 如我无心,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

印光大师 | 心作心是之义

印光大师 |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永明延寿大师 |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印光大师 | 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净慧法师 |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太虚大师 |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

净慧法师 |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印光大师 |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憨山大师 |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净慧长老 | 如何依止善知识

佛经典故 |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成就

忏云法师 |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慈舟法师 |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莲池大师 |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印光大师 | 亲贤远愚,取优去劣

虚云老和尚 |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蕅益大师 |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布袋和尚《笑痴度世歌》

广钦老和尚 |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楚石禅师 |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倓虚法师 | 烦恼的由来

永明禅师 | 云何说诸法如幻

憨山大师 |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成刚长老 |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佛源老和尚 |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元来禅师 |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百丈禅师 | 示大乘顿悟法要

虚云老和尚 | 皮袋歌





般若



长春般若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吉(2022)000001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