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间

文摘   2024-06-05 21:27   山东  

朋友在群里分享了忙碌又紧凑的一天行程,区别于劳累抱怨,反而是收获满满、丰富、充实的体验。不禁思考同样是忙碌,每个人在其中的体验却大相径庭,是享受还是忍受?决定这个感受的点在哪?对!游戏。


这一天的行程是对她来说是自发性的,基于自己的决定,那个主动里充满了好奇,把不确定性的未知,变成探索,历险。于是做事情的过程,是新鲜的,激动人心的。于是整个过程变成了一场游戏。想到每个行程的切换,变成又一个新的探索之旅的开始。


我忽然想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书籍,像《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探索”,孩子们会期待后面的发生,一头扎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慢慢的“不确定感”成为一种期待和新奇,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确定,在这样的过程里,确定反而成为一种按部就班和无趣。而让孩子产生兴趣,主动拿起来打开去读的恰恰是因为内容的风趣性,在看书的过程中体验到跟主人翁一样的历险过程,于是迫不及待想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于是看书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探索,充满新颖和新奇。

有幸我最近也在一本书中体验到同样的乐趣和感觉。

允许宝宝经历完整的事件(游戏)发生和发展。完整事件有了让宝宝把握时间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天生就知道事情开始了,还有个结束。

游戏帮助形成内心世界《妈妈的心灵课》


书中对于宝宝最初经历完整事件的描述,背后会形成时间感,对时间自己的感知和把握。而这个对时间的把握感,又会让他们在经历一个自己的事件时,决定是用什么心情和态度在其中。如果自己有内在的时间坚定感,沉浸其中而自由探索就是享受的。

而很多人更熟悉这个享受的另一面,因为那个时间不是内在自己的时间,对于开始和结束是由外在环境把控的。于是同样把控了那个享受性的感觉。把自己被动的放置在一个设置里,没了灵魂。
只要帮助宝宝对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有坚定的感觉,我们就能享受(或者觉得不好时,能忍受)事情的中间过程。

对于这个时间感的把握,借由对一个物品的探索过程。我还想到“活在当下”。

当孩子最初自己去探索的时候,按自己的节奏时,每一个动作都是经由自己的主观意志。参与其中时或前进、或退回、或再次燃起兴趣;第一次触碰而缩回去的手,再次看向环境后又重新燃起兴趣的再次发动,用手指间触碰到终于拿到手里,到最后失去兴趣扔掉。在每一个步骤里,那都是全然的“活在当下”的过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一次次被打断时,渐渐跟自己失去了关联,活在当下成为一种奢侈。

对一个勺子探索的例子,他可以玩失去又找到的游戏,跟身体中那段肠胃消化食物的过程惊人相似,那是一种食物被吞咽后消失,然后其残余物又在身体末端排出的大小便中重新被发现的过程。

通过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又把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会使用它又可以抛在脑后。这种日常的发生,帮助自己形成了内心的幻想和创作的内心世界,背后也隐藏着惊人的能力和品质的雏形。

婴儿类似游戏,在吃奶时把手伸出来让妈妈也假装吃奶,喂妈妈。这是一个游戏,是宝宝把自己的想象付诸实现的一种尝试。一个失去又得到的游戏。
有了第一个拥有物(过渡性客体),就可以占有、使用、分享。这些是发展出来的能力。

而通过这些细小和琐碎的日常,自身的内部世界早已丰盈起来。而这样的丰盈又会丰富自己的现实世界,于是在内在的丰富性在现实中得到延展,现实中的生活、工作都变成了一种游戏。

玩在其中,乐在其中,生命的每个当下都成为一种滋养,经历和享受绽放的过程。
文中引文来自《妈妈的心灵课》

童蒙止观
平静的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