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容也很有料↓↓↓
10月31日,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机“江海号”在湖南长沙顺利下线。这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取得新突破。
海太长江隧道项目位于苏通大桥下游约8公里,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9315米,采用双管形式穿越长江。此次下线的“江海号”盾构机将用于右线隧道盾构掘进,采用常压刀盘设计,开挖直径16.64米,整机全长约145米,总重约5000吨。针对盾构施工中将面临的长距离、大断面、高水压软土层掘进挑战,以及地表沉降控制和盾构姿态技术要求高等难点,项目研发团队对“江海号”进行针对性设计,配备了超前地质探测、主驱动伸缩、主驱动运行状态监测等技术手段,保障了设备在复杂地层长距离掘进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下一步,项目将进入盾构机运输进场、现场组装调试阶段。指挥部将组织参建各方提前编制运输方案,做好运输保障工作;同时加强盾构机现场组装管理,严控刀盘盾体焊接质量,确保整机性能优良,为盾构顺利始发奠定坚实基础。
(省交建局 通交)
10月31日,随着中跨合龙段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入模,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北接线跨滁河大桥顺利合龙。
滁河大桥是仙新路过江通道北接线的控制性工程,设计为(60+100+60)米三跨一联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左右分幅,单幅标准断面宽度20.75米。该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全桥划分为0号块、1—13号块悬臂节段,以及边跨等高段和合龙段,共118个节段。为保证成桥线形与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项目部委托专业监测机构,在连续梁施工全过程中,对每一施工梁段的中线、高程及预拱度等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
中跨合龙段施工是全桥施工的关键工序,具有施工精度要求高、质量控制要求严等特点,通过及时转换受力体系,科学下达监控指令,合理配置平衡荷载等方式,保证了最终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10月2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跨锡澄运河主桥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为后续桥面铺装、附属设施安装等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锡澄运河主桥是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全长271米,主跨120米。桥梁采用挂篮悬浇技术施工,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高、高空作业安全管控风险大。该桥上部结构自2023年11月开始浇筑,共17个节段,历经12个月紧张施工后,最终实现桥梁主体结构贯通。
为优质高效完成桥梁施工任务,项目建设团队超前谋划,邀请相关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次论证、优化,确保方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施工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测量设备和监控系统,通过BIM模型场景开展交底,增强一线工人安全防范意识;采用BIM技术实时监测挂篮状态与应力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对支点压力、挂篮姿态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挂篮姿态正确、实际受力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可控。同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每个节段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成功将合龙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
(省交建局 锡交)
10月28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首台轴流风机安装任务顺利完成,为隧道通风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安装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共需安装14台轴流风机。轴流风机作为隧道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承担着隧道内空气流通、排烟除尘的重要功能,对于保障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安装的轴流风机位于江南工作井,重量达6.5吨,风量可达每小时59.4万立方米。设备安装前,针对风机体积大、重量重以及作业空间狭小等多重挑战,项目建设团队精心部署,多次研讨安装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确定采用吊车与叉车牵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并全面做好施工各项准备。安装过程中,强化工程质量管控,确保安装过程的每一环节都符合技术规范,经过反复测量与调整,精准高效地完成了风机安装任务。
(省交建局)
来源:江苏交通
新媒体责任编辑:张俐
点击下方在看+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