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我们和孩子本心都是好的,要把孩子和问题分开,接纳多重真相,变针锋相对为彼此合作,父母脑回路变了,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情感
2024-11-15 19:25
黑龙江
这世上最复杂的关系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再没有比养育孩子更让人揪心的事了。我们期望孩子比自己更幸福,非常担心孩子走错了路。而孩子往往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引,他们宁愿走一条弯路也不愿意听命于父母的安排。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裂缝,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条裂缝越来越宽,我们应该怎么办?贝姬·肯尼迪博士的畅销书《看见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之光,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写道:“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神经脆弱的人能做得了的。孩子的问题不是你造成的。你与孩子修复关系,弥合感情裂痕,改变他们的生命轨迹,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永远都不晚。如果父母愿意改变,孩子的脑回路就会随之改变。”我们和孩子本心都是好的,要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学会刻意记住孩子的好,才能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当孩子犯错、惹事或撒谎时,他们过去类似的行为便会历历在目,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将来可能面临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由此而生,内心的焦虑与愤怒也随之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将孩子当前的问题下意识地解读为孩子的居心不良或故意欺骗我们,但同时,心中也会有另一个声音,质疑并否定这样的判断。带着如此复杂的心情试图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时,孩子通常会选择沉默不语,或是直接摔门离去。孩子不理我们,因为我们把自己强烈的内心冲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们自以为已经强压住了心中的怒气,正在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但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身体语言早已暴露了我们的情绪。我们在心里对孩子不经意的否定会以微妙的心灵感应的形式传导给孩子。此时,我们就象怀疑邻人偷斧的那个古人一样,在找不到斧子的时候,怎么看邻居都像贼,当斧子找到了,邻居看上去才一切正常。而我们丢失的是对孩子的信任,没有了信任,我们便怎么看孩子都像“贼”。我们要把对孩子的绝对信任找回来,孩子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引领。“我们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坚信孩子本心的善良,孩子才有能力展现出好的行为,做出正确的事情。而且,只要你认为他们能够做到,你就会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引领,因为他们不必担心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们会感觉安全和安心,那么你就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且最终让孩子与你走得更近。”对孩子本心善良的绝对信任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放纵,而是交待边界又允许越界,给孩子足够的试错的空间。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要表达感受但要少提要求,让孩子学会自行纠错,按自己的花期慢慢成长。信任一定要发自内心,即我们不能伪装自己。因为,任何花招即使能暂时骗过孩子的意识,也骗不过他们的潜意识,孩子的敏感程度总是高于我们的认知。
人是有消极偏见的,对坏的一面特别敏感,不用刻意记就会从特殊的通道钻进记忆里。我们对孩子的看法也是这样,孩子的不好更容易存留在大脑里,而孩子的好如果我们不反复回味,很快就会忘掉。
因此,对于孩子的微小进步以及任何一点让我们欣喜或欣赏的东西,我们都要加以肯定,并通过自己的反复回想来确保这个美好的瞬间能扎根于自己的记忆深处。当大脑中与孩子有关的积极素材高于消极素材的时候,我们对孩子本心善良的信任就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出于习惯和真心实意。这个时候,即便我们不去用语言夸赞和鼓励孩子,我们身上所传递出的信任和宽容的信息也会自然而然地传导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收到了父母对自己积极肯定的信息,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自证这一预言,一切就会向好的方向慢慢发展。接纳多重的真相,让我们和孩子由针锋相对走向彼此合作。在做好边界约定的前提下,对孩子本心善良的充分信任会释放了孩子自由尝试的天性,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和孩子之间不会出现矛盾,可能恰恰相反,孩子越自由,思路越开阔,他们的观点就越可能和我们不同。
我们如何面对孩子的想法或行为与自己的期待或观念背道而驰呢?“我们不必在看似对立的事情上左右为难,要学会接纳多重真相,这样关系中的双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即使两人存在分歧,对方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作重要的事情去对待、去接受。构筑牢固关系的前提是双方共同认定没有谁绝对正确,因为人在关系中的安全感来自理解,而非说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孩子的痛苦往往源于两种对事情处理的极端方式:一种是以说服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与我们的观点保持一致;另一种则是完全放任孩子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前者让孩子本能地回避我们,因为这不是平等交流,而是一种控制。后者则让我们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道德和规则约束。我们要学会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孩子才会接收到你的想法和感受。然后,谁也不要说服谁,让双方共同带着两套感受、两套想法合平地相处。唯有如此,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能从针锋相对变成彼此互补,共同合作,然后实现共同的成长。
接纳多重真相意味着放弃对孩子必须符合我们期望的各种执念,以平和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孩子的各种怪想法和怪行为。少提意见多理解,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毕竟,孩子的路终究要他们自己选择,我们所能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只是无条件地爱孩子,为他们保驾护航和做好兜底工作。
接纳多重真相使我们能够以更加灵活的视角看待世界。这样,我们既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又能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生活,我好你也好,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选择和观点。无论孩子将来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只要这条道路是他们所热爱的,并且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即便与我们最初的期望不同,我们也应该坚定地站在孩子的一边,继续给他们爱与支持。作为父母,这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并非单纯的引路者,而是和孩子一起前进的伙伴。我们也和孩子一样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变换思路,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好的父母不追求不犯错,好的父母看重修复。父母永远能给孩子带去新的感受,进而改变现状。尝试新的做法,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脑回路。”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首先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幸福,我们因孩子而获得了二次成长的大好机会。改变永远不会太晚,生活的乐趣永远在“改变”两个字上面。无论我们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和我们的关系如何,只要我们尝试去改变,不断地在大脑中积累与孩子有关的积极素材,相信孩子本心的善良,接纳孩子与我们不同的想法,和孩子以真诚换真诚,用无条件的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孩子也必然会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