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 非遗文化(四)】国家级非遗之陆丰皮影戏

民生   2024-11-28 19:30   广东  




皮影戏俗称皮猴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雕镂成影人和景物,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的古老戏剧形式,分北路、南路两个流派。陆丰皮影戏属于南路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国有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陆丰皮影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皮影戏的表演传神有趣,一直以来,皮影戏在粤东地区民间甚为流行。据《碣石卫志》记载:“穷乡僻壤,地瘠民贫,每厢神诞,多聘木头戏、皮影戏,盖其戏金每夜仅三二两白银,殷富人家喜庆寿诞,亦乐雇入庭院,以待亲朋宾客而添热闹者。”战乱期间,大部分民间戏剧偃旗息鼓,而皮影戏因表演条件限制少,仍零星落索地广泛存在于乡间,在万象萧条中保留了一点人间的气味。《潮居杂诗》也有关于皮影戏的描写:“怡情不觉五更寒,莫听钟鸣必尽欢。太息浮生原若戏,那堪戏在影中观。”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都保留了这个古老的剧种,其中陕西华县的皮影颇为闻名。但陆丰皮影,在表演及道具制作上又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皮影戏,它融合了潮汕彩色剪纸的高超技巧,画师有水墨画功底。尤其是在绘画雕刻方面更为精细,更以雕镂而著名。其影人、影景皆以牛皮制作。人物五官分明,肤色透明,所有关节、五官皆可灵活活动。水袖则是用轻纱制作,表演时后台鼓风,营造飘逸情景。表演细腻,唱腔以正字戏、白字戏曲牌为主,也唱海陆丰渔歌小调等,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陆丰皮影戏与海陆丰地区的地方戏互相影响。皮影戏中的人物会唱白字腔,白字戏中也有“皮影步”。皮影步是白字戏丑行演员的基本功。它是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集绘画、雕刻、音乐、舞台技艺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剧种,是多元化艺术潮流中的一朵奇葩,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现代皮影戏结合了时代的实际需求,在道具及表演形式上与以往有了一些变化。过去,传统皮影戏一般是一两个人表演,一个人的为独角影。技艺高超的艺人身兼多角,切换自如。他们在幕后盘腿而坐,支起影窗,双手操作皮影,又双脚并用,完成整个说唱、吹拉及舞蹈的过程。而现代皮影戏节目多是多人合作的,要做到交叉飞舞,忙而不乱。



皮影戏传统剧目


皮影戏传统剧目有《波月洞》《九头怪》《三十六变》等,也有与白字戏相同的剧目,如《高文举连》《祝英台连》等。后有整理重排《哭塔》《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多个优秀传统剧目。



END


来源:汕尾日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美丽红海湾
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政务信息权威发布,便民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